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王红雪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32期
【摘要】小学阶段设立科学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多的了解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精神。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身边事物。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小学科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37-02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每个学科都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正适应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学习科学在于要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小學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在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也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当中,能够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小学科学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意义
所谓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学会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本就是需要学生带着好奇心和自主探究的心理去学习,不能仅仅只是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即使学生了解到一些科学知识奥秘也只是浮于表面。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很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而针对科学这门学科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正是为了改变以往教学方法自身存在的弊端,进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科学这门学科不单单只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本中总结出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学会发现,在发现中了解科学蕴藏的奥秘。学会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课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各类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关注度,但基于此学生还并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探究精神。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只是单纯地了解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想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少不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想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之间自行选用一种植物种子,进行培育种植,在培育种植期间,从开始播种、发芽、开花都需要小组人员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才能真学到了这个知识点。培育种植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享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象,在学生的相互分享下,学生之间也可以了解到自己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在我执教这课时,其中一个学生完成得特别好,她用矿泉水瓶种玉米种子,瓶内是纸巾,种子在瓶身和纸巾中间,因为水瓶是透明的这样可以完整看到整个种子的生长过程,等到足够大,她又进行移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很多新发现,我认为科学的精神在于探究,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去发现,探究式学习科学才能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二)鼓励学生发现身边事物,感知身边生命科学
科学的奥秘不仅仅在于探索地球、火星这些大的事物上,只要你细心发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学科学主要是以探索身边熟悉事物为主,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事物。例如在讲到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给学生讲解生命的含义以及奥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相应地了解不单单只是动物和人类才会有生命迹象,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生命。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们讲解生命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去发现不同的生命。我想这对于我们一直提倡的生命教育,我们的科学学科也可以做出不少贡献。例如教师可以规定一个课下作业,让学生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去发现身边事物,让他们观察身边哪些事物是存在生命的,并将自己认为是生命的事物记录在本子上,在上课时,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生命,在学生的讲解中,如果有不符合生命定义的,教师在指出学生的错误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描述正确的。在不同学生的分享中,学生之间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可以定义为生命的事物,学生不断发现身边事物具有生命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懂得爱惜他人生命,哪怕是一花一草。 (三)教师课堂鼓励学生操作实践,探索科学奥秘
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少不了要学会观察细小的微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自行观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这章节时,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准备好观察微小事物的仪器,例如显微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行在显微镜下观察微小的世界。毕竟能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东西,几乎是平常学生肉眼看不出来的,学生虽然可以通过书本看到结论和现象,但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师讲完课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感兴趣的事物,拿到显微镜上观察。例如简单的树叶,平常学生可能只会看树叶主要的茎脉,但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显微镜下面学生可以观察到树叶包含一些微小的物质,在学生带着疑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试着给学生普及一定的生物知识,树叶通过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树叶中包含细胞、细胞壁膜、细胞核等微小物质。在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实践观察下,可以发现一些新的事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能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细心观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四)留意生活现象、发现科学世界
科学来源于生活,想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少不了学生需要留意身边的生活现象,从身边事物中去发现和探索。对于科学这门学科来讲,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事物的变化现象,从生活中的小事物去学习科学道理。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时,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学生发现身边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日常的垃圾、废水处理等,平常的生活现象也会引发科学问题。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给学生书中的结论,学习科学的精神就在于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科学现象。教师在讲到环境问题时,可以随机让学生回答生活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可能最多的就是关注到垃圾污染,垃圾大量堆放产生的臭味,小学生能回答的基本就是这些现象,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普及生活中环境问题的科学现象。例如垃圾露天堆放时间过长时,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科学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更多的去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发现更多的科学问题。讲解污染的时候,可以结合地球表面有大约71%的海洋,今年来有很多污水、废水、垃圾不经处理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造成严重污染,引导孩子平时注意保护环境,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洗衣液,因为洗化用品含磷会含有硅酸钠、荧光增白剂、三聚碳酸钠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不仅对海洋污染,更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科学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一时,而是对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影响,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教学效果比较显著,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从以下方面对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应用。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科学教育中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还要注重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在讲“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时,要保证探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做,在做的过程当中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为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设备来开展探究性的活动,并对活动当中产生的现象原因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