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4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岳麓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练案[44]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导学号 26813012( D )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解析] 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2.(2017·天一联考)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导学号 26813013( D )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说念 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解析] 据材料“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诗经》是孔子整理,而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故B项错误。时间久远脱离现实,不是孔子“删诗”的主要原因,故C项排除。孔子主张教化民众,故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多数诗歌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故D项正确。

3.(2024·青岛)《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导学号 26813014( A )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解析] 《论语》记述的孔子的言论,其实是体现对鬼神敬而远之,先事人事,老子坚持是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老子和孔子同处于春秋时期,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故B项错误;老子是无为而治,故C项错误;老子的天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推崇仁礼与君权神授无关,故D项错误。

4.(2024·绵阳)《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导学号 26813015( A )

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1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解析] 针对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为维护等级秩序,孔子作《春秋》,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观念,故A项正确;孔子作《春秋》体现作史为服务现实,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现实政治的变化促使孔子作史,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孔子的道德理想和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

5.(2024·石家庄)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导学号 26813016( A )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解析]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即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裔、夷是指少数民族,夏、华即“华夏”。这句话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其后孟子明确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概念,发展了儒家民族思想,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说明战国时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单纯强调“华夷之防”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从孔子的“华夷之防”发展到孟子的“用夏变夷”,其实都在坚持夷夏观念,并未放弃,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和孟子的夷夏观念,并未涉及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比较,故C项错误;分析材料,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族观,适应了时代需要,并未背离孔子的民族观,故D项错误。

6.(2024·河南中原名校考评)《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反映出孔子导学号 26813017( D )

A.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

B.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 D.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

[解析] 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并没有对统治者的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其学生的批评,没有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冉求的行为是孔子教育缺陷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关心民众疾苦,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故D项正确。

7.(2024·山东、安徽名校联考)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导学号 26813018( C )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2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解析] 孔孟处于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无法统一信仰,材料也无法体现儒家统一信仰,故A项错误;儒家提出仁政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进而维护统治秩序,故B项错误;根据“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可知孔孟将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故C项正确;用礼义道德来遏制人欲的是理学,故D项错误。

8.(2024·黄石)《论语·述而》曰:子钓而不纲(孔子主张捕鱼用钓竿而不用渔网)。下列言论所蕴含的思想与“钓而不纲”相符的是导学号 26813019( B )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D.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解析] 材料“钓而不纲”体现的是尊重自然、注重可持续发展,A项表达的是人与人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节用”与“使民以时”体现了节省民力、顺应农时,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故B项正确;C项体现了法治的理念,故C项错误;D项体现的是君臣关系,故D项错误。

9.(2024·河南中原名校考评)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导学号 26813020( D )

A.坚持“礼法”并重 C.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

B.强调“轻罪重罚” D.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

[解析] 材料中商鞅主张“至德复立”,重视“德”而非“礼”,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刑罚的程度“轻罪重罚”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而不仅仅是实行仁义、以德治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儒家思想主张德治具有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

10.(2024·河南中原名校考评)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王业”。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纵横家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是导学号 26813021( B )

A.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 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

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 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

[解析]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实现局域性或者全国性的霸主地位而非全国统一,故A项错误;为适应战国时期诸侯间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纵横家纷纷鼓吹“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故B项正确;引发战争不断的是各国间实力对比的消长以及诉求的变化而非政治改革运动,故C项错误;“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这属于完全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3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11.(2017·沁阳)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导学号 26813022( A )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 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 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根据材料,前半部分是说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是适合于当时的战乱争霸的时局的;但是,法家思想有落伍之处,从材料:“……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可以看出,法家思想过分强调加强君主集权和权力,这是通过剥夺社会利益而获得的,从而忽视了社会利益,A项正确;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A项。

12.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导学号 26813023( B )

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解析] 诸子百家在理论上“譬犹水火”,相互批驳对立,不存在找到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故A项错误;诸子百家“相生”“相成”,有相互融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诸子百家不都为稳定统治服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最终达到同归,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 26813024

材料一 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三代(夏、商、周)之时,民之秀者乃收之乡序,升之司徒,而谓之士。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且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以两集团之对立而有新名词出焉: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古代文、武兼包之士至是分歧为二……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变化状况:士人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四民之首;士人分化为文士与武士,社会性格相应变化,武士的社会作用相对突出。

原因:社会剧烈变动,分封制走向崩溃,礼乐制度遭受冲击;私学教育发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新兴地主掌权倚重士人,推行军功制。

[解析] “变化状况”抓住“三代之时,民之秀者乃收之乡序,升之司徒,而谓之

4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士”“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以两集团之对立而有新名词出焉”等信息概括即可;“原因”抓住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从制度嬗变、“百家争鸣”和政治需要等解度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 26813025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仔细识读上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答案] 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

儒学是中国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

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

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5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4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岳麓版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练案[4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导学号26813012(D)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xt6261rma6bod04q39t7z7sh75lu600og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