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由于体育产业的特殊性,需要政府各方面的全力支持。 [关键词] 体育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但在“一切向钱看”、又“从一切看出钱”的西方企业家眼里,体育产业的这种近乎神灵崇拜式的、永远处于癫狂期的吸引力,就是从不停歇的印钞机。据报道,目前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达4000多亿美元,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这一数字相当于我国去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但是中国的体育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它在经济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与中国体育大国的国家形象机器不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1.市场定位不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没有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十几年的惯性思维,以开阔的眼界迈开步子大胆干。另一方面,或是经验不足、缺乏理论的指导,在中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大调整的时候,大部分企业家还有点跟不上形势。
2.发展不平衡。首先,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体育
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体育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就以体育用品来说,中国知名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几乎都是来自东南沿海的城市,尤其是福建省!汇集了一大批体育用品生产的企业。其次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的城乡极为不平衡,同样也是基于经济水平的高低的不同,城市势必要比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的要快一点,竞赛也一定是在人口众多的,有消费能力的大中城市才有市场,健身业也是如此!
3.传统体制的不足。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 ,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很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 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4.市场竞争乏力,无形资产开发不力。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很难占有一席之地。 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集中反映于电视转播权的转让收益上,但是在我国的电视转播权缺乏市场组织运作的环境,除非举办的赛事能吸引大宗
的广告,一般电视台都不愿转播,以致体育赛事组织者不能从电视转播体育赛事的广告中得到收益,竞技体育的投入得不到补偿和回报。
5.政策扶植乏力。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明确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6.相关服务不完善。体育产业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 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指导员,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匮乏。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7. 人才的匮乏。缺乏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也制约我国体育产业的充分发展。长期以来,我对体育人才分为竞技,教练,教育,科技,管理,裁判等进行培养。只是我国体育管理经营的人员很多脱胎优秀的运动员,虽然他们对体育本身懂得的多,但是对体育的市场经营管理懂得少,尤其是融合金融,税收,营销,策划,中介等方面的体育管理人才更为懂得少。而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