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课程非常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调查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要认识了解社会常识,书本学习是基础,社会实践是保证。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因此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穿插社会实践活动,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意义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如何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课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与关键。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的结合,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强、人文素养高、具备学习能力的学生;能优化教学内容,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增,提高教学实效;能让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去思考、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去关注社会,去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堂教学将成为学生展示个性、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的主人。学生的兴趣得到明显提高,学习方
式、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亦得到提高。其次,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技能,实现课堂教育的创新,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作为推行新课程标准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加强自身学习,更要加强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三方面的教育引导。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尝试,使整个教研组能发展成为一支教研气氛浓厚、教师团结协作的好队伍。
二、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与教学的指针,教材是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体现。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应服务课程要求,达到课程目标,形式应多样化并恰到好处。下面有几种活动形式能让我们多方位地把《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1.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学生不仅掌握和拓宽了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活动能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对他人、对社会更富有爱心、责任心。让学生亲近并关爱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撰写小论文。在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问题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把书本理论与
社会实践相结合,尝试用文章的形式来进行总结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以在学校里先评比,再选送市里参评。撰写小论文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同时也检验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4.作幻灯片。《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好这门课程一定要广泛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学生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学生之间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分享,让他们领略到探索的快乐,同时又是一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机会。 5.定期出黑板报。黑板报可以成为学生了解历史、体验生活的基地。板报内容可以包括一些重大历史纪念日,也可以包括一些特别值得宣传的专题,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活动内容更充实,思考的角度更广、更有深度,收获更多。
6.观看影视音像资料。虽然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它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实践活动要针对具体的学情来设计,如辩论赛、小论文等形式适用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活动完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还可以是两者结合。我们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也要恰到好处,侧重于活动的总结,好的典范要宣传,不要过度指责学生的不当之处,否则会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