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历史看当前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
孟庆龙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产物。自19世纪以来,经济危机频仍发生。这些危机有相同的、规律性的东西,但其诸多方面、特别是历史影响,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来分析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重大经济危机,特别是把当前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做一比较,不难发现,当前这次危机明显暴露出资本主义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外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其重大历史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调整功能明显减弱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世界市场危机必须看作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
①
制平衡”。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在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沉痛教训之后,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建立了国家宏观调控制度和政策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由竞争造成的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破坏。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挽救资本主义,1933年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推行公共工程、实施通货膨胀法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I,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582页。
令等一系列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前半期的全球性生产过剩危机,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制造业的利润率下降一半以上,日本下降近3/4,英国下降4/5以上。1973年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危机达到顶点。从1973年到1975年,道琼斯和标准普尔指数下降一半。自1974年始,金融滑坡和世界性经济衰退相伴出现。到1976年,西方国家被迫“变通”,采取宏观经济政策。此后数年里,这些措施取得了成效,世界股票市场出现了短暂繁荣。但到了1987年的最后几个月,世界股票市场戏剧性崩溃,带来了严重的全球性衰退。西方国家重拾放松宏观经济的老办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种政策再显成效,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率从80年代的16%降至90年代的12%。然而,此种状况没能持续多久,90年代后半期,全球金融状况日益不稳,1997年出现亚洲金融危机。到90年代末,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更加明显。2000年初,世界股票市场陷入恐慌。2001年,全球经济陷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到2002年,道琼斯市值损失逾2/3,世界股市价值损失2/3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周期性发作状态,但其破坏力都没有超过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调控密切相关。以美国为例,从1945年到2001年,其经济运行共经历了10次大的波动,由于政府实施了较为广泛、持久的宏观干预,这10次经济周期性衰退的幅度均低于二战前。
从经济危机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随着危机越来越具有世界性,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节的难度就越来越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经济、政
①
治、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另一方面,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矛盾发展到极点,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远,资产阶级利用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节的能量和余地越来越小。此次金融危机表现得尤为明显。
此前的历史中,经济危机发生后往往使资本主义走向新一轮的发展:危机消除或减少了一些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东西,如淘汰了某些落后的生产力;新生产力的投入使用及国家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1页。
或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产生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但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救市”色彩浓厚,效果却不显著。以美国为例,2008年初,美联储和政府连出重招,虽然其金融市场暂时恢复了稳定,但信用危机蔓延和经济下行的风险并未消除。一年多来,美国等西方国家虽连出重拳,这场金融危机却仍未见明显缓解迹象,更看不出对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何种新的动力。
许多事实说明,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任何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措施,虽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和束缚,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但都无法抑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因此,资本主义持续地进行自我改良的同时,也在无意中实现着自我否定。
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
①
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又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财富分化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危机的爆发又进一步加剧了财富分化。以美国为例,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社会财富高度集中。16家财阀控制着国民生产总值的53%,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全国1/3的国民收入。从1920年到1929年,生产率增长55%,而工人工资只上升2%。在西方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开始下降。此后20年里,除了最上层1/5的职工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外,其余全是下降的。美国最富的1%的人拥有全国家庭财富的40%;英国最富的20%的人所占有的财富是最穷的20%的人所占
②
财富的10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的82%、外国直 ①②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4页。 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29页。
接投资的68%、全球电话总数的74%;而占全球人口总数1/5的贫困人口,上述几项的占有率仅为1%。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是74倍(1960年仅为30倍)。据埃及著名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的长周期统计,1800年左右时,世界贫富差距的最大比例是2:1;
①
到了21世纪初,这一比例已升至60:1。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控制日益加强。世界跨国公司总数从1980年的1.5万家增至1994年的4万家和1999年的6.3万家。据估计,21世纪初,世界总产值的1/3由跨国公司占有,其中9/10以上被少数巨型跨国公司所控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令不发达国家几近窒息。据近年来统计,世界29个发达国家总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15.4%,却占有全世界GDP总量的54.6%和出口总量的70%。北方国家最富有的3个亿万富翁的财富超过世界上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GDP之和。②
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打着“参与全球竞争”的旗号,向国内外转嫁负担,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21世纪,西方大国的社会经济政策纷纷向资本倾斜。美国布什政府推出“劫富济贫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退至1920年之前的水平。2007年11月,由于法国政府借口解决赤字要取消铁路和地铁职工的“特殊退休制度”,引发了长达9天的大罢工。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贫富两级分化也都创了历史新高。
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状况的加剧,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的激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的近20年里,世界7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达20余次。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浪潮一波高过一波,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资本主义制度都感到了威胁。西方国家重金投向金融机构和大公司,社会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依然如故,这些都又进一步加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①
萨米尔·阿明:《帝国主义和全球化》,载张新生、宿景祥主编:《全球化:时代的标识》,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 ②
崔立如主编:《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05/2006》,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330页。
三、经济危机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加深远
从历史上看,经济危机不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也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心理造成了日益深远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危机的处理,民众越来越不满意,危机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极力标榜的民主权利、人道主义等“普世”价值观的“软”实力被削弱。
1、资产阶级的危机处理措施更加不顾民众的利益
在此前的经济危机中,西方各国走出危机的方式大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随着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爆发,这种效果和影响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产阶级政府为促进社会稳定启动内需,增加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这是西方国家历史上经常采用的应对危机的方法。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的罗斯福“新政”,此类措施实施得尤为典范。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应对措施与以前相比明显发生了变化。它们主要是向大的金融机构和大公司注入资金,公共工程启动较少,民生方面的投入大不如前。一向标榜人权至上的法国政府,一方面呼吁民众“过紧日子”,另一方面却多次调用巨额资金支持银行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动辄上百亿。这使得民众不满情绪不断郁积,罢工不断,2009年1月29日全国发生了近200场、参加总人数达250万人的示威游行。
二是改善管理、提高科技水平,促使产业升级。历史上,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往往在保持资本—劳动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如19世纪下半叶,经济危机频袭西方各国,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未受影响。不但如此,经济危机对于汽车、石油、钢铁、化学等大批新兴产业以及托拉斯、康采恩等许多新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方法的兴起,还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在金融体制和管理、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至今尚未见明显效果。这不免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引以为自豪的社会管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产生了疑问。
三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前,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往往都能找到新的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