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血栓弹力图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进行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将入选者分为AR组27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133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脑梗死复发情况,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与AR的关系,并分析AR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0.653+0.644X,结果显示,AR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占比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为AR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AR可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风险,此外,AR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糖尿病有关。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阿司匹林抵抗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8-0113-02 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可有效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1]。但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仍未能阻止脑梗死复发及其他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与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有关[2-3]。现阶段,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与AR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通过血栓弹力图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进行测定,旨在进一步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与AR的相关性,同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分析发生AR的影响因素。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入选者中男106例,女54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7.23±10.94)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6~72h,平均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12.75±3.68)h。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CT检查确诊者;②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72h;③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2)排除标准:①血小板计数>450×109/L或<100×109/L;②存在出血倾向者;③存在阿司匹林禁忌症者;④近4周接受较大外科手术者;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⑥近1个月内使用其他华法令、西洛他唑、氯吡格雷、潘生丁、低分子肝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者。 1.3 方法
1.3.1资料采集 所有入选者入院后由神经科医师询问并记录其病史等资料,并指导其接受血常规、凝血常规、血压、血脂、肝肾功能、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检查,72h内完成MRI或头颅CT 、胸片、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 1.3.2治疗 所有入选者入院后即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医药,H20130340)150~300mg/d。其他治疗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处理。
1.3.3标本采集 所有入选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7d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ml立即送检。通过血栓弹力图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进行测定,采用Englyst评价标准[5],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AA抑制率<50%为AR,AA抑制率≥50%为AS。 1.4 评价指标
①统计两组入选者起病后6个月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情况,并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与AR的关系。②收集两组入选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分析AR发生的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检验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情况的影响,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情况
经Englyst评价标准评估显示,AR27例,AS133例。其中AR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19例,占比为70.37%(19/27);AS组复发8例,占比为6.02%(8/133)。经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0.653+0.644X,结果显示,AR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表1 AR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情况的线性回归检验结果 3.讨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而血栓形成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起到明显作用,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于抑制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6]。阿司匹林是临床常见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被应用于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积极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时出现疾病复发或其他心血管事件。本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R发生率,并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R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
AR的发生机制尚未能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为AR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具有保护血管系统作用,可有效降低血管张力、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还可保护内皮功能,雌激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聚集[7]。但老年女性处于绝经状态,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可致使AR发生概率增加。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现象可损伤血管壁,对血管粥样硬化产生促进作用,还可对血小板过度活化产生促进作用。现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被认为是慢性炎症疾病,可促使机体环氧化酶-2水平升高,而阿司匹林难以阻断环氧化酶-2所产生的血栓素A2,加之糖尿病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可能导致AR的发生[8-9]。此外,糖尿病患者存在血小板结构改变、血小板自身黏附性、聚集性等危险因素,对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产生影响,进一步增加AR发生风险[10]。
综上所述,AR可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风险,而AR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糖尿病有关,临床应通过控制血糖水平等措施,以帮助患者减少预后风险。
【参考文献】
[1]朱碧宏,严鸿伊,傅攀,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危非致残性脑卒中人群5年疗效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18):2240-2244.
[2]刘宏丽,尹立勇,尹小波,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4):366-371.
[3]李霞,王炜,赵仕琪,等.脑梗死患者COX-1及COX-2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6):488-492.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 Englyst NA, Gill H, Joseph K, et al. Aspirin resistance is more common in lacunar strokes than embolic strokes and is related to stroke severity [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08,28(6): 1196-1203.
[6]姚丽,张晓冬,范松华,等.血小板高反应性、坚果消费状况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0):998-1003.
[7]靳玫,马世江,沈长波,等.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156-159.
[8]尤晓红,冯锦华,王晓明.缺血性卒中妇女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2):196-198.
[9]郭平平,陈晓霞,刘振国,等.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J].山东医药,2019,59(15):81-83.
[10]于霄霖,杨苏民.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9,14(2):301-303.
基金项目:1.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A2017519); 2.2016年肇庆科技创新指导类项目(项目编号:2016240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