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年号,庙号,谥号,陵号,国号,尊号(微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

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

名号。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太宗、世宗等。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谥号:所谓谥号,又称谥,乃帝王、大臣、士大夫身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予

以之称号。皇帝谥号(包括庙号),多是由后一代皇帝追加。然亦有由隔代或后数代而追赠者。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 ,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2.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3.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注: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三者的主要区别为:年号是帝王登基时的名号,而庙号与谥号均为其死后的名号,其中,庙号只针对帝王,而谥号除帝王外百姓也可有。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如汉武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号是高祖文皇帝。 陵号:历代已故帝王及其后妃所葬陵墓的称号,如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的乾陵,汉武帝的茂陵,明代的十三陵。陵号有时也用来指代过世皇帝,一般用于本朝。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例如赵肃侯十五年的起寿陵.秦朝的帝王没有陵号,汉代以后陵号得到了普及,但是元朝的皇帝们既没有陵墓更没有陵号。

国号:国号指的行使国家主权的政权名字,是代表一个国家法定统治政权的官方名称。在现代,国号与该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通常称谓或名字是不同的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国号很早就有,《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当然这里记载的国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代,仅仅是传说时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是司马迁错误追认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

尊号(徽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最新的定义为封建时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号。一般指尊号。

如清末慈禧太后,生前得尊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死后又谥“孝钦显皇后”。

年号,庙号,谥号,陵号,国号,尊号(微号)

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太宗、世宗等。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xj524i1a29s4tl8lgrm6o2vt5lzj600ct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