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期末
历史选修二 1~8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
单元检测题
1. 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 2.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体现了梭伦改革的特点( ) A.法律至上 B.中庸原则 C.维护贵族利益 D.维护平民利益
3.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商鞅 C.李悝 D.王安石
4..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性 D.因功得到的封地 5..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发制度 6.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不同点是
A.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 B.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C.对农业的重视 D.对生产关系的改造
7.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实行连坐法 B.普遍推行县制 C.按军功授爵 D.奖励耕战 9.“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10.《诗经》中记载:(秦国)“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反映秦国当时A.政治清明 B.经济发达 C.民风强悍 D.矛盾重重
11.“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忽必烈改革 D.孝文帝改革
1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 ) A.整顿吏治 B.汉化政策 C.实行府兵制 D.颁布均田制 1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化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14..针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司马光代表旧官僚抹杀变法成效 B.司马光抨击北宋吏治腐败
C.没有反映客观事实,但支持变法 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但其目的是借机反对变法 15.“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 A.兵不在多在勇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 16.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②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 ③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 ④冲击了天主教的统治 ⑤为欧洲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 17.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特点不包括( )
A.路德把德意志君主和贵族当作教会的天然保护着 B.提出教会和国家政权分离 C.引发了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确立了 “教随国定”的原则 18.恩格斯说:“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 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 B.加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C.加尔文的主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加尔文主张加强王权 19.下列关于阿里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阿里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埃及的封建生产关系 B.阿里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人生自由 C.阿里改革中所兴办工厂里的劳动力是农奴身份
D.阿里的继任者阿巴斯继续执行其改革举措,使改革得以延续
20.阿里在抵御了英法殖民侵略的同时,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表现是( ) ①创办近代工厂 ②改革行政制度 ③进行司法改革 ④大力发展海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2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 )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D.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24.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 )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二、材料题(52分)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有的贫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六分之一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材料二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公元前7世纪末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之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材料三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贫民抵押债务的两种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理解这位历史学家所主张的“高压力量”的确切含义
B.付出高额赎金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3)才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知道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制定这一措施的历史背景。
26.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 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但实际上究竟有多少耕地进行了再分配,这一点非常可疑。国内形势的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与土地资源的增长不相适应,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农民从祖父辈继承的田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这些土地大部分登记为永业田。于此同时,后代皇帝封爵土地日益增多,这样,可供分配纳税农民的土地数量便相对减少了。到8世纪的上半期,整个“均田制”明显地陷于崩溃。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分析均田制崩溃的具体原因?
(3)依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劈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