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二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生物学理论 第二节 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社会文化理论

第一节 生物学理论

一、生物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生物学的治疗 三、生物学理论的评价

一、生物学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基因与异常行为

(二)神经科学对病理心理学的贡献

(一)基因与异常行为

体貌特征、个性特征以及行为方式都受到遗传基因的影

响;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而是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 (二)神经科学对病理心理学的贡献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5-羟色胺

血清素的学名为5-羟色胺(5-HT)

5-羟色胺系统负责调节行为、情绪以及思维过程。

5-羟色胺活动水平过低会减少对行为的抑制,导致不安定、冲动、对环境的过激反应,以及易激惹、自杀、冲动性暴食及过度性行为等。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GABA)可减少突触后活动,从而抑制一些行为和情绪; 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缓解焦虑。

它还可缓解身体的警觉状态和情绪反应。如,它能减少愤怒、敌意和攻击性,甚至降低某些正性的情绪状态。

去甲肾上腺素

研究已在中枢神经系统找到多个去甲肾上腺素(NE)环路。这一系统从总体上调节特定的行为倾向,而非直接涉及某种行为方式和心理障碍。

有些环路负责控制基本的身体功能,如呼吸;

有些环路影响应激反应,即突然身处极度危险情境时的反应。 有研究者猜测,NE可能与恐惧状态有关。

多巴胺(DA)

多巴胺(DA)是一种儿茶酚胺,与精神分裂症有关,但如何影响精神分裂症尚无定论。

DA像一个开关,能开启各种可能与特定的行为方式有关的脑环路。只有此开关打开,其他的神经递质才有机会抑制或促进情绪或行为。DA环路与-5羟色胺环路在许多点上是融合和交错的,互相维持平衡。

二、生物学的治疗 药物治疗 电休克疗法 精神外科学 药物治疗

原理:药物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了情绪和思维过程。 适应症:焦虑、抑郁、双相障碍和抗精神病。

局限:剂量持续上升,药物引起的不良生理反应,药物成瘾等。

电休克疗法

原理:将两个电极附在患者的前额,以65至140伏的电流快速通过脑部,以引起脑部痉挛,整个过程持续几分钟。 适应症:抑郁症,网瘾,精神分裂症。 局限:给患者带来痛苦,记忆缺损等。

精神外科学

原理:通过对患者进行脑部切除手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癫痫病,脑瘤等。 局限:手术后果的不可逆性。

三、生物学理论的评价

将异常行为归结为机体上的原因,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 从生物学角度对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探讨和揭示,促进了很多生物学治疗方法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药物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这让人们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方面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对生物学治疗方法的过分强调,可能限制了人们对异常行为的了解。生物学理论的很多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很多生物学治疗方法副作用明显。

第二节 心理学理论

一、 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 三、行为主义 四、认知理论 一、 心理动力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其他心理动力学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三)心理动力的治疗 (四)心理动力理论的评价

(一)弗洛伊德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1、人格结构 2、焦虑及防御机制 3、性心理发展阶段 1、人格结构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是由三种力量组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正常人格心理动力平均地投射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上;

变态人格 心理能量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我太强,就是超我太强,自我很难控制欲望或良知。

2、焦虑及防御机制

自我经常受到本我、超我和现实的压力,如果难以忍受就会产生焦虑(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为了维护自身,自我就发展了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机能,用各种手段去防范危险,减少焦虑,这就是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有三种:现实的焦虑、神经质性焦虑和道德焦虑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压抑 投射 替代 否认 升华 压抑

压抑是改变心理现实的最基本的手段。它使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不想要的想法或被禁止的欲望驱逐出头脑,以免唤起羞耻、愧疚、自我贬损的记忆。

事件会在正常的幻想与梦、动机性遗忘、催眠状态下以及多种变态的心理条件下表现出来。 投射

投射是把自己否认的以及压抑的情感和体验归因于他人。

替代

当使用替代策略时,个体通过用更纯洁、更没有危险性的目的取代真实目的,来重新制定出他的情绪目标。 否认

如果说压抑消除了痛苦的内部事实,那么否认则会消除痛苦的外部事实。

否认通常发生在当我们的安全感和被爱感受到威胁时。 升华

升华是把心理能量从不受社会赞许的目标转移到受社会赞许的、具有建设性的目标的过程。

爱、工作、利他主义甚至幽默,都是将原始的性冲动和攻击性冲动转移的过程。

采用升华、利他主义、期望和幽默等这些成熟的防御机制的人,比没有采取这些防御机制的人,身体上更健康,更易于成功以及抵抗精神疾病。

3、性心理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假定个体一出生就有性欲,并会在一生中经历不同的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很少有人能够非常顺利地从第一个阶段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固着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力比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 倒退

个体在过程发展过程中由于力比多受挫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二)其他心理动力学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最有影响的有四个人物: 安娜·弗洛伊德 卡尔·荣格 阿德勒 埃里克森 安娜·弗洛伊德

研究方向:研究自我防御反应以何种方式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并成为现代自我心理学领域的第一位倡导者。

主要观点:个体缓慢积累着适应能力、现实测验技能和防御技能。当自我的力量不足以延迟并控制冲动、或不足以统帅防御机制以应对强烈的内部冲突时,异常行为就会产生。 荣格

研究方向:集体无意识。

主要观点:集体无意识是对几千年来社会和文化智慧的累积,存储在个人的记忆中,并世代流传下来。荣格还强调一些持久的人格品

质,如内倾性格(害羞和孤僻的倾向)和外倾性格(友好和交际的倾向)。 阿德勒

研究方向:自卑感和对自尊的寻求,创造了术语“自卑情结”。 主要观点:认为人性的本质是积极的,并且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强烈的驱力。人们通过排除内、外部成长中的障碍得到改善和提高。

埃里克森

研究方向: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个体全程发展理论

主要观点:详细描述了人在一生的八个特定阶段中伴随的危机和冲突。

后弗洛伊德主义对经典精神分析的修正

由强调本我转向自我,由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 由强调性驱力的力比多,转向重视个人现实与社会关系 有注重童年期的精神创伤,转向当事人的现状和进行中的发展 (三)心理动力的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的许多技术都是通过宣泄和领悟来揭示无意识心理过程和冲突的本质。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技术: 1、自由联想 2、梦的解析

3、对日常生活中失误行为的分析

4、催眠

(四)心理动力理论的评价

在消除心理障碍的神秘性和超自然解释、确立心因性理论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心身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和深层次心理疗法;

对现代心理学和西方文化产生广泛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心理问题的概念。

很难直接证明理论的成立与否;

许多理论带有明显的文化偏见和泛性论色彩;

对心理现象作出还原论和决定论的解释,将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简单归结为低级的生物物理运动,在人性问题上持悲观看法。

二、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

罗杰斯、马斯洛、罗洛·梅 (一)人本主义基本思想及治疗 (二)评价

(一)人本主义基本思想

1、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他提出心理学研究健康人,即自我实现人的观点。

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理论的关键词;

它假设只要有成长的空间,个体在所有功能领域都能发挥最高潜力。不可避免地,生活中存在一些条件会阻碍我们追求自我实现。既然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健康的,大部分阻碍来源于个体之外。艰难的生活条件或人际经验可能会使个体背离原本真正的自己。

2、罗杰斯 (Carl Rogers,1902-1987)

从治疗的角度讲,罗杰斯是最具影响力的人本主义学家。 罗杰斯创造了来访者中心治疗,后来被称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来访者中心治疗

治疗师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并尽可能少做解释。

它重点强调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个体一个发展的机会,主张通过自我治疗解放自己。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 3、存在主义治疗

存在主义的人性观: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由不断的再创造着自己。人类是处於一种持续转换、凝聚、演进及成形的状态。

罗洛·梅认为治疗师应当完全肯定来访者,站在他的角度看待他,将他的潜能发挥出来。

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

强调很多其他理论忽视的心理生活内容如自我实现,生命的意义等; 人本-存在主义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 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

主要的批评集中在科学性上:

研究的问题过于抽象,通常使用逻辑、内省的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很少得到实验的检验和支持。 三、 行为主义理论

(一)行为主义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治疗 (三)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

(一)行为主义如 何解释异常行为

三个假设:

环境决定论,实验化,乐观主义。 三种学习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

三个假设 环境决定论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环境的产物,都是从过去的经验习得的。 实验化

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行为,进而改变行为。 乐观主义

个体是环境的产物,而不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是可以改变的。 三类假设直接 应用于异常行为

首先,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过去的经验习得的; 其次,我们能从实验中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异常行为; 最后,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那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会学习新的适宜的行为。

三种学习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观察学习

(二)行为主义的治疗

行为疗法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问题行为,然后运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或观察学习的原理,让患者建立更适当的行为来代替那些问题行为。

常用方法:

系统脱敏法:在系统的程序下,运用“对抗条件”的原理,从轻到重地、逐步地减除过敏的情绪或行为反应,多用于治疗恐惧症。 消退:通过撤销行为强化物来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 塑造:对不断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给予强化。

厌恶疗法: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三)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 观点简单易懂; 方法具有操作性;

效果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检验; 行为疗法的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廉;

行为疗法在特殊恐惧症、社交技能缺乏、智能障碍以及其他问题上都有不错的疗效。

称为“残缺”的“非人性”的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把人和动物看成一回事; 行为疗法复发率高。

四、 认知理论

(一)认知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认知的治疗 (三)认知理论的评价

(一)认知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认知取向的治疗师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是消除。

不合理信念看做是导致个体心理障碍的原因。

1、艾利斯总结的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要求

习惯于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必须”、“应该” 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以一当十的思维方式。 糟糕至极

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容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 2、贝克总结的不合理信念 非此即彼

用两分法看待事物而不是看做一个连续体,如“没有全面成功就意味着失败”。 灾难化

消极预测未来而不考虑其他的可能结局。 贴标签

给自己或别人贴上固定的标签,如“我很没用”、“他一无是处”。 度人之心

坚信自己懂得别人的心思,而不考虑其他可能性,如“他一定认为我是无能的”。

(二)认知的治疗 基本观点:

心理事件(预期、信念、记忆、解释)会导致行为,如果心理事件发生了变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治疗原则

认知取向的治疗师会从失调的心理事件中寻找心理障碍的原因或病理基础,然后加以改变。 具体方式

1.改变效能预期;2.改变消极评价;3.改变归因;4.长期信念的改变 治疗师的策略

1 .做一个直率的反驳者,驳斥患者那些不合理信念和自我挫败的想法;

2 .鼓励、劝说、引导患者对自己那些不合理信念进行反驳。

(三)认知理论的评价

容易被患者理解和接受,从而使治疗变得更容易和顺畅。 通常在短期内就能见效。

认知理论家的观点和假设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这使人们相信它的科学性。

认知疗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展示了它良好的治疗效果。

心理障碍患者身上各种不适当的认知模式,究竟是心理障碍的原因还是结果?

在解释人的功能时,把人仅仅看成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总和是不全面的。

第三节 社会文化理论

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社会文化的治疗 三、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 四 、系统整合的观点

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家庭结构和沟通

(二)社会网络和支持

(三)社会条件

(四)社会标签和角色

(一)家庭结构和沟通——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

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一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 (二)社会网络和支持

社会文化理论家关注个体的社会关系和职业关系。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与个体的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三)社会条件

特殊的社会条件可能产生特殊的压力,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心理异常的可能。

有研究者发现,心理异常,尤其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更常见。

种族和性别歧视也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心理异常。

(四)社会标签和角色

社会文化理论家相信,给心理障碍患者贴标签和分配角色,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异常功能。

在一种社会文化下,只要行为偏离社会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当一个人被认为是异常的,其他人就会以特殊的方式对待他。同时,周围的人会有意无意地鼓励个体表达出某种病态的行为。久而久之,个体慢慢地就接受并扮演异常的角色。最后,个体变成了社会所标签的样子。患者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周围人便会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待他,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二、社会文化的治疗 (一)团体治疗

(二)家庭治疗

(三)夫妻治疗

(四)社区治疗

一般有三种形式的预防:

初期预防:努力改变社区对心理障碍患者的态度和政策。它的目标是让人们一起预防心理疾病。

第二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心理障碍,使其不致变得更严重。 第三期预防:对中度或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免发展成长期的问题。

三、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

它考虑了家庭、社会以及社会问题对个体心理异常的影响,是对其他变态心理理论的一大补充。

人们经常会发现,临床和社会标签确实很明显地影响了个体功能的异常。

社会文化治疗有时是在传统治疗失效时的有效方法。

一方面,社会文化的研究经常能够找出某些社会文化因素与某种特殊心理障碍有关系,却难以确立它们有因果关系。

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理论对个体的心理异常的治疗需要以其他理论为指导。

四 、系统整合的观点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倾向于从多个方面来考察异常行为的原因,有时候称这种取向为生物—心理—社会理论,这是一种系统整合的观点。

异常是源自遗传的、生理的、发展的、情绪的、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及社会影响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本章回顾

第一节 生物学理论

第二节 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社会文化理论 作业:

论述各理论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理论各自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何评价?

第二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第一节生物学理论第二节心理学理论第三节社会文化理论第一节生物学理论一、生物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二、生物学的治疗三、生物学理论的评价一、生物学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一)基因与异常行为(二)神经科学对病理心理学的贡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xgsp4nlxv5136q5sho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