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5劳动力市场学押题资料
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 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2、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的狭义的劳 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2、 地域之间的流动:
地区之间的流动、国家之间的流动 3、 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 2、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
4、按照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 1、一级劳动力市场、次级劳动力市场 5、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资源配置、激励鞭策、经济 促进、信息传递、窗口导向。 6、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
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7、工资机制:
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自我 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 8、劳动力流动:
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移动和流动。 9、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
主体要素、价格要素、 基础要素、保障要素、调控要素。 10、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是买方和卖方在企业内的职位空缺中彼此搜寻的劳动力市场形式。 11、货币工资也称为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 12、实际工资:
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13、劳动报酬:
包括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货币报酬即货币工资,非货币报酬即以各类实物支付的福利。 14、弹性就业:
是指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它是相对于全日制就业形式而言的。 15、弹性就业类型:
包括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如短期就业、季节就业、承包就业、传呼就业、独立就业)、 派遣就业、雇用型派遣就业和登记型派遣就业、 钟点工等。 16、自愿失业:
是指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着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进行 调整,即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17、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的现象,它不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使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数量限制而引起的失业。
18、工资漂浮:
是市场非均衡的结果,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 19、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条件:
专业技巧和知识、建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有效地激励员工、有利于人员的筛选。 20、市场缺陷:
是指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工资刚性等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易参与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劳动力市场不能达到均衡最优。 21、制度障碍:
是指劳动力市场的某些惯例、政策法规、体制安排给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造成了阻碍。 22、劳动力需求: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23、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24、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
供给无弹性、供给有无限弹性、单位供给弹性、供给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
25、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有无穷的劳动力供给。 26、劳动力供给的逆变弹性:
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増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
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27、劳动力供给的无弹性:
是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
28、一般均衡分析,又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或瓦尔拉斯均衡分析。 29、公共就业服务最早产生在20世纪初的英国。 30、公共性就业服务包括:
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 训练、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
31、公共就业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服务,向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32、职业介绍是公共就业服务最传统的服务项目,也是就业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3、职业介绍的原则:客观性、引导性、科学性、无偿 性。 34就业培训:
也称职业培训,是指对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和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职业纪律等而进行的教育训练。 35、就业培训所包括的内容
上岗资格培训; 转岗技能与知识的培训; 在岗技术与知识的培训。 36、失业补贴:
是指国家对失业者提供的收入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它主要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和发放。 37、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
1、必须达到规定的资格期限。 2、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 3、履行某些义务。 38、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 减轻国家经济负担; 促进就业功能。
39、劳动的边际产量(MP): 是指额外増加一单位的劳动量所带来的产出増量。
4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而言的,某种不变要素(如资本)和某种可变要素(如劳动)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当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时,则持续増加的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増量,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
41、劳动力需求弹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42、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分类:
需求无弹性、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
4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为正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了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増加,这两类劳动称为总替代。
43、劳动力供给的类型: 个别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社会劳动力供给。
44、职位竞争理论:是瑟罗和卢卡斯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它是建立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基础上的。 45、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目标: 是实现充分就业。
1、是确保市场机制正常发挥功能的制度结构。
2、是从总体上调控劳动力市场以弥 补市场缺陷的宏观政策。
46、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其他劳动条件标准等。 47、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48、收入政策通常采用的形式: 实行工资一物价管制、工资一物价指导、 经济激励或处罚。 49、人力资源政策:
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 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 50、灵活就业的特征:
1、劳动关系非正规化 2、劳动报酬低 3、环境差 4、与社会保险几乎没有制度性联系。 51、灵活就业的种类: 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自营就业、自由职业者。 5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负斜率 2、凸向原点 3、无差异曲线图 4、不同的工作一闲暇偏好。 53、劳动参与率:
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 54、劳动力供求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1、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増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2、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求曲线不变,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増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3、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 55、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1、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率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 2、工资率作为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
3、由于劳动是人谋生的手段,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调节。
56、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
1、存在劳动力替换的成本。 2、岗位的特殊性。
3、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 57、弱势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2、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8、弱势群体人员形成弱势地位的原因
1、城乡差距扩大; 2、城市化进程缓慢; 3、产业 结构调整; 4、市场经济竞争出现分配不公。 59、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政策:强化政府的社会政策支持; 发展社区服务。 60、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问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太小 2、社会保障资金得不到保证
3、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发挥平衡收入、缩小差别的 作用。 61、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与功能
1、公共就业服务有利于促进就业。
2、有利于培育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供求结合 的实现。 3、是国家调节和干预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手段。 4、能够促进社会稳定。 62、劳动力的特点和本质: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 3、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63、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1、广覆盖、 社会化、 可持续。
2、用制度保证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4、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 5、建立与完善沟通机制。 64、如何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
1、健全最低保障制度。
2、广泛的援助包括:经济援助、教育援助、精神 援助。 65、非经济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
1、组织性因素是指政府、工会以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 2、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 歧视和风俗等。 66、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的障碍
1、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稳定。 2、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 67、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1、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2、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3、资金和组织管理问题:
1、劳动保障部门内部机构之间权责划分不明确;
2、在建设就业服务机构的各项硬件及软件资源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3、从业人员问题。编制较少、机构薄弱、文化程度低、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等等。
68、国外公共就业服务采取的新措施:
1、采取政事分开、自主管理的模式 2、提供“一站式服务”
3、重点放在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上 69、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1、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共性:市场性、开放性、竞 争性、层次性、规范性。 2、劳动力市场的特性:
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70、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三个基本特征:
1、有高度的组织与管理。
2、把特权地位给予己经聘用的人而不是给外部人。
3、工资常常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规则与程序受外部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少。
71、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状况 2、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 3、劳动适龄人口规模 4、教育体制与教育供给规模 5、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6、社会保障制度
7、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 72、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 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 4、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73、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
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4、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6、与工作匹配的意愿。 74、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
1、企业组织及集团内部的流动; 2、地域之间的流动; 3、行业之间的流动; 4、职业之间的流动; 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6、就业和失业之间的流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