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部编版 (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 的其中一首古诗。古诗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地品读,便能得到美德熏陶和感染。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古诗,但对于古诗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课后注释、字的演变帮助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多形式诵读古诗,读准读通,读出古诗的韵律。

2、学习借助古诗注释,联系插图,抓住重点词等方法领悟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描写的画面。

3、展开想象,体验诗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风光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领悟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本诗中绝妙的比喻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 理解课题

1、出示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学生朗读,指导朗读

(1)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同学们,你们猜,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是什么?(西湖)

(2)明朝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明月)

(3)是啊,西湖又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他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他眼中的西湖就像——(一幅画)

(4)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而在九百多年前,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他对西湖更是醉心。你听说过苏轼吗?

2、你知道这写在哪里的对联吗?(西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湖看苏轼笔下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齐读,理解课题。指导书写“初”,讲解甲骨文的初。学生练习写。

3、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当属——西湖(板书西湖),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西湖的美景吧!(播放西湖图片) (1)看到孩子们刚刚欣赏的表情就知道,你们一定被西湖的美景给吸引住了,是呀,西湖真是美如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请跟我一起读

(2)作者是苏轼,你们了解他吗?谁来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3)苏轼也是一位会吃的诗人,是一位美食家,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二年级曾经学过一首苏轼的诗——《赠刘景文》,苏轼的一生写了上千首诗,他在杭州做通判时写下了这首诗,来,你们再读读课题,注意停顿!

(4)注意这个字—“晴”,后鼻韵,题目读起来似乎有些拗口,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来猜一猜?

(5)你知道先是有太阳,然后下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初”一个“后”,你明白了天气是先晴后雨(板书:晴、雨)这位同学说道的是作者在吃东西,是不是在吃东西呢?“饮”是饮酒,一个人喝酒未免有些寂寞,叫上几个朋友岂不更好?他们在哪儿喝酒呢?把刚刚说到的连起来说,诗题就可以这样来理解:诗人和朋友在西湖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先晴后雨的景色。 二、反复朗诵,感受韵律

1、自读古诗

师:读懂诗题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和诗人一起去游湖赏诗吧,请孩子们翻开书本第85页,自由把诗句放声读一读,要求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 自由读诗歌

2、指名读

朗朗的读书声在我听来是种享受,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很勇敢,注意读“潋滟”,你再读。注意“妆”,翘舌音,再读诗句,好诗读不够,一起读读吧!

3、划分节奏读

(1)其实,古诗像歌曲一样也有自己的节奏,古人读诗也讲究停顿,这首诗怎么读会更有味道呢?自己试着读一读,读给同桌听。(出示节奏划分)

(2)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让我们把小手动起来,像老师这样(做示范)打着拍子读.我听出来节奏感.

4、读出平仄来

诗歌除了可以按节奏读,还可以按平仄声读,想听老师读吗?(点击配乐《出水莲》读)像我刚刚这样读,是按照古人的基本读法,分为平仄。标红色的字是一二声即平声,可以稍微拉长一点,蓝色的字是仄声,读得稍微短促一点。一起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学生齐读) 三、品析诗句,描绘画面 (一)讨论理解诗句

1、听你们朗读真是种享受,但我们还要走进诗的世界,去理解诗的内容,欣赏诗的意境。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本学期每首古诗的下面都有—注释,通过注释来理解古诗是个好方法,相信你还有更多的好办法,接下来请孩子试着和同桌一起合作,理解这首古诗的内容吧! 生理解古诗大意,和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看你们学习得这么认真,我真想知道你们理解到了些什么? 孩子们想想,在这首诗里,哪些句子写了西湖“先晴后雨”的美丽景色呢?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你真会读诗,作者写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又主要是通过哪两种景物来写的呢? (二)品读1、2句

1、都说“诗中有画”,这诗里藏着怎样的图画呢?一起去看看(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我看到了你们脸上露出惊叹的表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样的画面吗?全是雾就看不太清楚了,若隐若现。多美的句子呀,第一幅图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你能用诗中的词语来形容吗? 第二幅图:山色空蒙想到了诗中哪一个词?

2、说得真棒,就是“山色空蒙”,诗人觉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好、奇)是呀,晴天的西湖多好,好在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十分灵动可爱,晴天的西湖还会好在什么地方?

孩子们描绘的这些美景都被诗人融入进了一句诗里——水光潋滟晴方好 面对这样的景色,你们心情怎样?谁想来读读这美好的晴天?

我的心都跟着亮起来了。感觉天气都跟着明媚起来了,一起读读这晴天的西湖吧(生齐读)晴天的西湖,诗人是道不尽的好,雨天的西湖诗人却是说不尽的奇,奇在哪里?(出示视频,生描绘)

3、白茫茫的就像—“仙境”,如此奇妙,谁来读读这雨中西湖? 这夏天的雨渐渐地小了 这下是蒙蒙细雨了

4、这雨中西湖,你们忍心去打扰它吗?(不——)读到这里,我们稍微读得轻些,那我们就别打扰到西湖,一起再来感受这雨中西湖吧!(生齐读?) (三)赏晴雨西湖

1、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刚刚还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这会儿却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男生们,当晴空万里,你漫步在西湖边会这样吟到——水光潋滟晴方好

女生们,当西湖在雨幕笼罩下,你乘着画舫畅游西湖,会这样吟到——山色空蒙雨亦奇

2、这两种感觉都很妙——(生齐读) (四)赏绝妙的比喻

1、面对美好神奇的景色,诗人陶醉其中,由衷地赞美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他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西子是谁呀?苏轼为什么把西湖比作是西子?我不明白,西湖是景,西子是人,一个景,一个人怎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呢?

四大美女有那么多,为什么诗人不把西湖比作是其他的美女,比如杨玉环、貂蝉呢?

他们都有共同的字,说不定你猜对了诗人的想法

是比得上还是比不上?(比得上)那我们再读这两句,试试诗句中去寻找答案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你还发现什么了吗?“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是谁?——西子 当西子穿上素雅的衣裳,作上淡淡的装扮,她真美,当她穿上艳丽的衣服,作上浓浓的装扮,她也很美,她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是那么得美,刚刚我们说到,晴天的西湖好呀,雨天的西湖也奇呀,晴天雨天都是那么的美,晴天雨天——总相宜(板书)

是呀,西湖也被大自然赋予了绝世的美貌,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难道西湖只有晴天、雨天才美吗?(不,还有白天和夜晚,还有……) 4、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去看看都有谁在为西湖梳妆?(播放课件,教师随着音乐中讲述) 预设:

师:如果说,晴天为西湖画浓妆;那么—— 生雨天为西湖画淡妆。

师:西湖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夏天为西湖画浓妆;那么—— 生冬天为西湖画淡抹。

师:西湖还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花为西湖化淡妆;那么—— 生树为西湖化淡妆。

师:西湖依然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 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5、所以说,西湖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美,在诗人眼里,它都——美,美得就像——西子,难怪诗人吟到(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湖如西子,美景如美人,因为这绝妙的比喻,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名字,叫做—西子湖

6、苏轼如此热爱西湖,还因为他曾两次在杭州做官,为当地人民疏浚西湖,筑堤防洪,做了许多好事,西湖变得更加美丽。他把杭州看作是第二故乡,他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就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诞生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四、诵读延伸,升华感情

1、你读得可真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行吗?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师生合作读)

2、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叫做“我说你猜”,我来说诗句的意思,你来猜猜是诗中哪一句?(师说意思,学生一起猜),我想一对一地玩,你来(师说意思,请生说诗句)想来考考我吗?(请生说,老师猜)

诗歌除了可以读,还可以唱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孩子们先轻轻帮老师打着拍子,我先唱一遍,你们在接着唱好吗?(师示范唱,生学唱)

3、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呀,你们可以课后去试试用自己喜欢的旋律来和着唱一唱

4、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来,一同看看(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朗读拓展资料)看到这,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

5、你真会思考!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渔、挖莲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了“三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美化西湖。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五、设置情境 回味西湖

1、出示西湖对联图,师用诗意的语言描述

将来某一天,你来到西湖,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你漫步来到西湖天下厅抬头望见这副对联不觉吟诵到(生读对联)。抬头望见西湖雨天景象不觉吟诵到(生诵读古诗)。

2、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下课。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部编版 (3)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的其中一首古诗。古诗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选编本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x7wy0ts2x6et871df8g8njyy26yqz018g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