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检测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①配平上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②若反应中有5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单质是________mol。

(3)向FeCl3和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______(填序号)。

A.BaSO4 C.BaSO3

B.FeS D.S

(4)常温下,将铁棒置于浓硫酸中,课本上解释发生了钝化,但有人认为未发生反应。为验证此过程,某同学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经浓硫酸处理过的铁棒洗净后置于CuSO4溶液中,若铁棒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发生了钝化。

一定条件

【答案】(1)2CO+SO2=====S↓+2CO2 (2)①5 2 1 5 1 1 1 ②0.5 (3)A (4)无明显现象

【解析】(1)CO还原SO2,C被氧化,化合价由+2价→+4价,升高了2价,S被还原,化合价由+4价→0,降低了4价,最小公倍数为4,再依据原子守恒配平。(2)①Na2SO3中S由+4价→+6价,升高了2价,KIO3中I由+5价→0,降低了5价,最小公倍数为10,然后依据原子守恒得5Na2SO3+2KIO3+H2SO4===5Na2SO4+K2SO4+I2+H2O;②依据①生成1 mol I2,共转移10 mol电子,因此转移5 mol电子,生成0.5 mol I2。

(3)Fe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反应生成Fe、SO4,Ba+SO4

===BaSO4↓,因此沉淀是硫酸钡,故A项正确。

(4)钝化利用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在铁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碍反应的进行,氧化膜是铁的氧化物,不与硫酸铜反应,因此铁棒表面若明显变化,则发生了钝化,若没有发生钝化,会发生反应Fe+Cu===Cu+Fe,有红色物质附着在铁棒表面。

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

2+

3+

2+

2-

2+

2-

13.实验步骤:①先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再加入试剂;②加热A试管,B中品红溶液褪色,熄灭酒精灯;③将铜丝向上抽动离开液面。

(1)能够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由于导管E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后,装置中残留气体有毒,不能打开胶塞。为了防止该气体排入空气中污

6

染环境,拆除装置前,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SO2气体通入含有n mol Na2S的溶液中,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试分析该溶液最多能吸收SO2气体________mol(不考虑溶解的SO2)。

【答案】(1)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

(2)当A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时,空气从E导管进入A试管中,维持A试管中压强平衡 (3)从E导管口向A试管中缓缓地鼓入足量的空气,将残留的SO2气体赶入NaOH溶液中,使之被完全吸收 (4)2.5n

【解析】由于A试管中有空气,加热时气体逸出,在B、C中产生气泡,要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只能由B中出现品红溶液褪色的现象来说明。A试管中E导管的作用体现在A中气压减小时,空气被吸入,E导管能防止B、C装置内液体的倒吸,同时在反应完成后可以从E导管中鼓入空气将SO2赶入NaOH溶液中,防止污染环境。(4)Na2S溶液吸收SO2最多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HSO3,利用反应方程式2Na2S+5SO2+2H2O===4NaHSO3+3S↓可以得出n mol Na2S最多能吸收2.5n mol SO2。

14.Na2SO3应用广泛。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是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的成本低,优势明显,其流程如下。

(1)向大气中排放SO2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吸收塔中Na2CO3溶液与SO2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则初期反应(图中A点以前)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和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显示:

Ⅰ.Na2SO3在33 ℃时溶解度最大,将其饱和溶液加热至33 ℃以上时,由于溶解度降低会析出无水Na2SO3,冷却至33 ℃以下时析出Na2SO3·7H2O。

Ⅱ.无水Na2SO3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Na2SO3·7H2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4)为了降低由中和器所得溶液中Na2SO3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结晶产率,中和器中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

①请结合Na2SO3的溶解平衡解释NaOH过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晶时应选择的最佳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95~100 ℃加热蒸发,直至蒸干

b.维持95~100 ℃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 c.95~100 ℃加热浓缩,冷却至室温结晶

(5)为检验Na2SO3成品中是否含少量Na2SO4,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6)KIO3滴定法可测定成品中Na2SO3的含量:室温下将0.126 0 g 成品溶于水并加入淀

7

粉做指示剂,再用酸性KIO3标准溶液(x mol/L)进行滴定至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蓝色,消耗KIO3标准溶液体积为y mL。

①滴定终点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IO3+____SO3===________+________。 ②成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答案】(1)酸雨

(2)2CO3+SO2+H2O===2HCO3+SO3 (3)NaHSO3+NaOH===Na2SO3+H2O

(4)①Na2SO3存在溶解平衡:Na2SO3(s)===2Na(aq)+SO3(aq),NaOH过量使c(Na)增大,上述平衡逆向移动 ②b (5)稀盐酸 BaCl2溶液

(6)①1 3 3SO4 I ②3xy×100%

【解析】(2)由图可知,初期反应(图中A点以前)碳酸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与亚硫酸钠。(3)随着二氧化硫通入量增大,后期生成物中主要是亚硫酸氢钠,中和器中主要是将亚硫酸氢钠转化为亚硫酸钠,同时碳酸氢钠反应得到碳酸钠。(4)①Na2SO3存在溶解平衡:Na2SO3(s)

2Na(aq)+SO3(aq),NaOH过量使溶液中c(Na)增大,上述平衡逆向

2-

2-

2-

2-

2-

2-

移动,抑制Na2SO3溶解。②加热蒸干易导致蒸发皿破裂,a项错误;维持95~100 ℃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再利用余热蒸干,b项正确;温度低于33 ℃时会析出杂质Na2SO3·7H2O,c项错误。(5)用盐酸除去亚硫酸钠,再用氯化钡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

(6)①IO3与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SO4与I,利用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为IO3+3SO3===3SO4+I。②消耗KIO3的物质的量为y×10L×x mol/L=xy×10 mol,由上述离子方程式可知n(Na2SO3)=3n(KIO3)=3xy×10 mol,则成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3xy×10 mol×126 g/mol为×100%=3xy×100%。

0.126 g

-3

-3

2-

2-

-3

-3

2-

2-

8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节检测含解析

①配平上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②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单质是________mol。(3)向FeCl3和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______(填序号)。A.BaSO4C.BaSO3B.FeSD.S(4)常温下,将铁棒置于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x5m91uhaq38ccg96mxg8n6j4879hw00bz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