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对点训练: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2019·姜堰月考)关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B.物体的动能不能为负值
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12
解析:选D 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的一种基本形式,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A正确;根据Ek=mv
2知,质量为正值,速度的平方为正值,则动能一定为正值,B正确;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则速度的大小一定变化,所以速度一定变化;但是速度变化,动能不一定变化,比如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变化,大小不变,则动能不变,C正确;动能不变的物体,速度方向可能变化,则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
2.(2018·溧水期中)我国发射的神舟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图所示。飞船从A点运动到远地点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船受到的引力逐渐增大 B.飞船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飞船受到的引力对飞船不做功 D.飞船的动能逐渐减小
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飞船由A到B的过程中,离地球的距离增大,则万有引力减小,飞船的加速度减小,故A、B错误;引力对飞船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可知,飞船的动能减小,故C错误,D正确。
对点训练:动能定理的应用
3.(2018·扬州期末)某士兵练习迫击炮打靶,如图所示,第一次炮弹落点在目标A的右侧,第二次调整炮弹发射方向后恰好击中目标。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每次炮弹发射速度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次炮弹在空中运动时间较长 B.两次炮弹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 C.第二次炮弹落地速度较大 D.第二次炮弹落地速度较小
解析:选A 炮弹在竖直方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根据下落过程竖直方向12
做自由落体运动,h=gt,第二次下落高度高,所以第二次炮弹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长,故A正确,B错
21212
误;根据动能定理:mgh=mv-mv0,由于两次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都是零,则v=v0,所以两次
22
炮弹落地速度相等,故C、D错误。
4.(2019·启东月考)竹蜻蜓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儿童玩具,人们根据竹蜻蜓的原理设计了直升机的螺旋桨。如图所示,一小孩搓动质量为20 g的竹蜻蜓,松开后竹蜻蜓能上升到二层楼房顶处。搓动过程中手对竹蜻蜓做的功可能是( )
A.0.2 J C.1.0 J
B.0.6 J D.2.5 J
解析:选D 地面到二层楼房顶的高度约为6 m,竹蜻蜓从地面飞到二层楼房顶高处时,速度刚好为1212
零,此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mgh-Wf=0-mv0,则:mv0>mgh=0.02×10×6 J=1.2 J,而在搓
22动过程中手对竹蜻蜓做的功等于竹蜻蜓获得的初动能,所以在搓动过程中手对竹蜻蜓做的功大于1.2 J,故D正确。
5.如图,水平转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与竖直转轴间距为R,物块与转台间动摩擦因数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让物块始终随转台一起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至角速度为ω时,( )
A.物块受到的向心力为μmg 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mωR 122
C.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mωR
21
D.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不小于μmgR
2
解析:选C 物块与圆盘间是静摩擦力,不能用滑动摩擦力公式计算,故A错误。物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摩擦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充当了向心力Ff=mωR,因为圆盘加速转动,摩擦力在切向有分力,所以摩擦力大于mωR,故B错误。物块始终随转台一起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至角12
速度为ω的过程中,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只有摩擦力做功,末速度v=ωR,根据动能定理,有W=mv
21vmax1222=mωR,故C正确。物体即将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向心力公式μmg=m,得mvmax
2R21121
=μmgR,物体做加速圆周运动过程Wf=mv,v<vmax,所以转台对物块做的功小于或等于μmgR,故D222错误。
6.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一个半径为R的四分之三光滑圆管轨道,其上端点B在圆心O的正上方,另一个端点A与圆心O等高。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点正上方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由A点进入圆管轨道后从B点飞出,之后又恰好从A点进入圆管轨道。则小球开始下落时距A点的高度为( )
A.R
R
B.
4
2
2
2
2
C.
3R 25R D.
4
解析:选D 小球从B点飞出做平抛运动,恰好从A点进入管道时,水平方向:vt=R,竖直方向:R12
=gt,解得:v= 2
1
gR;小球从A点上方自由下落,经B再次从A点落入圆管轨道,整个过程根据动2
1255
能定理得:mg(h-R)=mv,解得h=R,即小球开始下落时距A点的高度为h=R,故D正确。
244
对点训练:动能定理的图像问题
7.(2018·淮安期中)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上,y轴在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不同位置沿x轴正向水平抛出的三个质量相等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小球a从(0,2L)抛出,落在(2L,0)处;小球b、c从(0,L)抛出,分别落在(2L,0)和(L,0)处。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球的初速度是a球的初速度的两倍 B.b球的初速度是a球的初速度的2倍 C.b球的动能增量是c球的动能增量的两倍 D.a球的动能增量是c球的动能增量的2倍
解析:选B a、b两球的水平位移相同,但运动时间不同,根据t=
2hta2x
可知=,根据v0=可gtb1t
vb2
知=,选项A错误,B正确;b、c两球的竖直位移相同,根据动能定理mgh=ΔEk可知,b球的动能va1增量等于c球的动能增量,选项C错误;a球的竖直位移等于c球的2倍,根据动能定理可知,a球的动能增量等于c球动能增量的2倍,选项D错误。
8.[多选](2019·南京调研)如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滑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到出发点。则能大致反映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a、速度v
随时间t,重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动能Ek与位移x关系的是(取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
mgsin θ+μmgcos θ
解析:选BC 上滑时的加速度a1=-=-(gsin θ+μgcos θ),下滑时的加
mmgsin θ-μmgcos θ
速度a2=-=-(gsin θ-μgcos θ),则|a1|>|a2|,由于下滑与上滑过程位移
m12
大小相等,则根据位移公式x=at知下滑时间t2大于上滑的时间t1,又由于机械能有损失,返回到出发
2点时速度(动能)小于出发时的初速度(动能),故A、D错误,B正确。重力做功W=-mgh=-mgxsin θ,故C正确。
9.(2018·宿迁期末)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后又滑回原处,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运动过程中物块动能与位移x关系如图所示。则该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为g)( )
A.物块从底端上滑到最高点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0.5E0 B.物块从底端上滑到最高点过程中重力做功为0.75E0 1
C.物块在上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
31
D.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
3
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物块从底端开始运动,再回到底端时,动能损失0.5E0,则克服阻力做功为0.5E0,则物块从底端上滑到最高点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0.25E0,选项A错误;物块从底端上滑到最高点过WGmgsin θ·L
程中,根据动能定理WG-Wf=0-E0,解得WG=-0.75E0,选项B错误;因==3,则mgsin θ
WffL1
=3f=3μmgcos θ,解得μ=tan θ,选项D正确;物块上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 θ+f=ma,
34
解得a=gsin θ,选项C错误。
3
考点综合训练
10.[多选](2019·盐城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的小球静止在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弹簧劲度系数k=50 N/m。现用大小为5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小球上,当小球向下运动到最大速度时撤去F(g取10 m/s,已知弹簧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则小球( )
A.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1 m/s B.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3 m/s C.由最低点返回到初始位置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加 D.由最低点返回到初始位置过程中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mg1×10
解析:选AC 初始时弹簧的压缩量x1== m=0.2 m,小球向下运动到最大速度时合力为零,
k50由平衡条件得:mg+F=kx2,得x2=0.3 m,则小球从开始向下到速度最大的位置通过的位移x=x2-x1=12
0.1 m,从开始到返回初始位置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Fx=mv,解得小球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的速度大
2小为v=1 m/s,故A正确,B错误;由最低点返回到初始位置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一直大于重力,则小球做加速运动,动能一直增加,故C正确,D错误。
11.(2018·宜兴期末)如图所示,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的左端(P点),轻放—质量为m=1 kg的物块,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抛出,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D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
平。已知圆弧半径R=1.0 m,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C,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0 m。(g取10 m/s,sin 53°=0.8,cos 53°=0.6)求:
(1)物块离开A点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 (2)物块经过C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3)设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5 m/s,求物块从P点运动至A点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解析:(1)物块运动至B点时,合速度v的方向与水平速度v0的方向成53°, gt12
有tan 53°=,又h=gt,
v02联立解得v0=3 m/s。
(2)物块由B运动至C的过程中用动能定理可得 1212
mgR(1-cos 53°)=mvC-mvB,
22vB=5 m/s,
vC
在C点有:F-mg=m
R联立解得F=43 N。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