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法典》之二
王恩民 棋山镇
关键词:冷静、30天、相对自由、孩子,意味责任和担当。
未成年人相关权益的体现和保护也是《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部分,《民法典》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究竟有哪些修改和增加,我们借着六一儿童节,继续分享如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从民事单行法时代进入到了民法典时代。《民法典》修订了“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居住权等一系列回应当代社会需要的热点问题,切实涉及到每个人自身的权利保障。“有必要设置离婚冷静期吗?”很多人认为:离婚冷静期是“以极少数人的婚姻问题强迫绝大多数人为此买单”在已经确认失败的婚姻中被迫延长痛苦,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增加人为冲突,很可能结果与良好初衷适得其反。 最高法副院长谈设立离婚冷静期出发点:设立的出发点是让当事人慎重地、考虑成熟后再行驶自己的离婚权利。李少平称,“不要因为一时的吵架、头脑发热”,就拆散了一个家庭,从这个角度,“离婚冷静期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不是一千零一夜】:“自结婚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
1 / 4
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老王认为:《婚姻法》时代,如果夫妻双方都想离婚,应通过协商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申请离婚,填写《离婚协议书》,如果双方确实是自愿并且子女和财产问题已适当处理,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当场办理离婚手续,非常快捷,半天就可以办完。《民法典》对此作出了修订,在申请离婚、填写《离婚协议书》基础上,增加了一个30日的“冷静期”,在30日内,任何一方反悔都可以撤回离婚申请,结束离婚程序。网上颇受争议的正是新增的30日“冷静期”,很多人认为离婚一定是深思熟虑的、矛盾无法调和才会选择离婚,30日的“冷静期”严重限制了离婚自由;也有人认为30日的“冷静期”是对家庭暴力者的“助纣为虐”,让受害者雪上加霜。那么,“离婚冷静期”到底有设置的必要吗?“离婚冷静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在众多的争议中,最多的质疑声就是“离婚冷静期”会助攻家庭暴力,但在这番质疑的背后,广大网友忽略了“离婚冷静期”的前提,离婚冷静期适用于协议离婚而非诉讼离婚。所谓协议离婚就是在双方都同意离婚,且财产和抚养问题都达成一致,双方到民政局离婚;所谓诉讼离婚就是一方同意离婚,或者财产和抚养问题未达成一致,其中
2 / 4
一方向法院起诉离婚。存在家庭暴力的情况下,施暴者一般都是对婚姻比较“矢志不移”的,轻易不会同意离婚,试问哪个受害者还会选择协议离婚?还会在每天受害的情况下还努力征得对方的同意再离婚?如果选择诉讼离婚,根据现行《婚姻法》第32条或即将实施的《民法典》第1079条,都可以根据家暴直接判离,受害者完全可以选择直接起诉结束这段婚姻,避免受到伤害。因此,“离婚冷静期”的设立并不会助攻家暴,也不会成为家暴者的保护伞。另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离婚冷静期”有设立的必要。网上很多年轻人反对的原因不外乎是“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才离婚、冷静期间对方反悔或者转移财产等”,这些情况确实有,但也不是普遍情况。大多数的情况是,独生子女们没有吃过太多苦,导致做事容易冲动不理智。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冲动选择离婚,离婚冷静期就像是冲动后的后悔药,在你思维混乱或者不稳定时选择离婚,真正冷静下来后你拥有后悔的权利,你不会因为自己主观冲动而错过,避免悲剧的发生。并且现在亟待解决的是什么呢?是我国日益高增长的离婚率与低生育率,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两个家庭的事情,也是社会事务,因为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设立“离婚冷静期”既有利于让家庭重归于好,能给夫妻双方多一次机会,构建和谐家庭环境;更有利于降低我国目前的高离婚率,提高生育率,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家庭美德。
3 / 4
老王认为:婚姻,应该是每个人深思熟虑后的慎重选择,婚姻并不是两个人的简单结合,组成家庭即意味着责任【特别是男人,要对得住裤裆里的两只蛋蛋,那是责任与担当的诠释】,在家庭中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所谓的“离婚自由”也不应该是想离就离无限度的自由,而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民法典》中的“离婚冷静期”正是为了避免冲动离婚,使每个人承担起自己家庭中的责任。再说了,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嘛,这么用心良苦,不都是为了孩子们的一切嘛,有啥好辩论的呢?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