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经验丰富的教师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往往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教师绞尽脑汁想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高招”,临场却觉得不怎么好使,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吵作一团,教师又得板起面孔来维持秩序,活跃起来的气氛又沉了下去。一节课就这样“潮起潮落”,教师声嘶力竭,筋疲力尽;学生或吵吵嚷嚷,或昏昏欲睡。
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从而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
教学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中只有“完美”的计划是不够的,要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善于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对教学工作起着核心作用,常被看作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有人曾做过一项关于学生信息的研究,发现在影响学生信息的28个变量中,课堂管理是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美国教育学者指出,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任何系统教学技术的基础。课堂失序不仅意味着教师的能力在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甚至家长的眼中大打折扣,还使白白浪费了的时间无法弥补。
二、课堂管理的目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课堂管理的目的:
课堂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维持良好的纪律和秩序,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彼此熟悉、轻松快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氛围。
2、课堂管理的目标:
(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2)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3、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我们要构建的课堂管理,应该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管理,同样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主体精神。教学活动中的纪律约束、行为规范,都必须尊重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16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三、课堂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成因:(61页)
1、唠叨过度,效率低下。
2、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
3、偏爱与偏见。
4、体罚和心理虐待。
5、课堂管理应变能力差。
6、领导方式失偏。
(1)领导方式专制、放任。
(2)不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变化的教学实际,采取动态优化的领导方式。 (3)主观武断、情绪激动。
7、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中心的管理风格。
8、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主义倾向严重。
9、教学偏差。
四、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索。
怎样才能既使学生活跃起来,又能保持课堂教学有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呢?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各方面多下功夫。
1、教师要更新课堂管理观念。(64页)
2、合理制定规则,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
17
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上课铃声响了,你走进教室,面对还没有完全静下来的学生,这时你最好的命令是你环顾学生的眼神,等学生都静下来后,再开始上课。如果你在开课前经常这样环顾学生,学生一见到你就会自然而然静下来。
3高度重视第一次上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磨刀不误砍柴工”,到一个新班级上课,最初几分钟的表现对未来的课堂秩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恐惧、怯场、犹豫、原则性不强,以后的秩序就难维持。因此,上第一次课之前,教师应该事先清楚地思考自己将要做什么,仔细计划,确保顺利。要通过得体的穿戴,自如的谈吐,轻松的微笑,渊博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一个自信、乐观且充满智慧的人。
4、迅速记牢学生姓名。
教师在接任新班级后,未到开学,即可先行阅读学生基本资料,熟悉学生姓名、家庭情况及以往表现。必要时还可以向先前任教过的老师请教,了解班上的特殊学生,但须避免因此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开学第一天安排好座位后,即可制作班级姓名座位表,开始认记学生,将姓名和面孔配对。如能很快记熟,在学生欲违反纪律时立即直呼其名,会使学生感到惊讶又敬佩,马上收敛不当行为。
5、备课要吃透学生。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把握好所授知识的深浅,做到难易适度。如果准备讲授的内容,设置的问题超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和能力,课堂上就会出现“曲高和寡”、卡壳冷场的情形,影响教学效率。正确的做法是课前花些功夫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真正做到“知彼”。
6、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组织好教学,教学内容要安排得疏密有致。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是有一定限度的。青少年只有20-30分钟。而学生接受知识必须在有意注意中才能很好地完成。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上课后的8-38分钟,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想象驰骋,思路开阔,能充分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能利用原有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适当安排调整知识密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7、实行启发式教学,实施趣味性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世界科技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量剧增。面对当今世界,面对世界的未来,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研究和发展新知识,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真正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只有实行启发式教学,并且运用心理学原理,创造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18
8、用放大镜寻找问题学生的优点。
人人都想获得赞赏的需求,年纪越小,获得赞赏的需求越强烈。在一个有四五十名学生的班级中,往往只有十多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学业上有良好的表现而时常获得老师的称赞,其他多数学生获得老师赞赏的机会很少,更有不少学生不但根本没有得到赞赏的机会,反而时常受到斥责和处罚。这些学生多半学习习惯差,成绩不太理想。由于他(她)们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老师的欢心和赞赏,最后他们往往自暴自弃,出现各种不良行为,成为破坏课堂秩序的主导因素。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聪明又有爱心的老师总是用放大镜寻找问题学生的优点。对那些缺点多的学生,我们不能“在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要“骨头里挑鸡蛋”。我们必须想尽办法寻找其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9、教师善用肢体语言,关注学生状态及反应。
教师讲课时要敢于正视学生,时刻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必要时教师可以走到下面,边讲课边提醒开小差的同学,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或指给他老师现在所讲的地方,让他马上跟上老师的思路。老师要有自信,不怕与学生的眼神接触。在每一节上课开始时,先以自信关心的眼神逐一注视每一位学生,然后再开始上课;下课前以嘉许的眼神很快扫视全班,然后下课。上课过程中,眼神可多停留在先前掌握的可能分心或调皮捣蛋的一些学生身上。通常,学生做出“违规行为”或学习活动结束前会窥视老师一眼,判断是否被老师觉察,如果当学生看到老师时,立即就接触到老师的眼神,他会心神一凛,就此收敛。如果学生分心前未被老师眼神捕捉到,已经出现不良行为,老师可以用警告的眼神盯着他,等待他的眼神接触,必要时提高声音诱其看老师,待眼神交换时,轻轻摇头表示不许再做。另一方面,认真专注学习的学生有时也会望一望老师,寻求注意,老师如能及时投以赞许的眼神,可使学生受到鼓舞而更加努力。
教师上课时,运用声音的变化和巡视走动来提醒学生。声音如单调平淡,毫无变化,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上课时教师应注意音调高低、速度快慢和声音大小的变化。在讲到重点时,宜减慢速度提高音量,必要时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若遇个别学生不守规矩,则在其动作时,提高讲课音量,示意他老师已经知道,使其收敛行为。如果全班有骚动现象,可以突然停止讲课,静默片刻,通常学生会因而警觉,恢复安静。教师平时上课多半站在讲台中央,方便学生注视及必要时使用黑板,但如果学生在做练习或老师在范读时,宜在行间巡视或移动。若个别学生有问题时,即趋前帮助;学生不守秩序时,即在身旁留驻,待其警觉收敛后再离开。
10、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
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表现对课堂教学秩序有很大影响。专家认为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首要因素是学生必须喜欢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除了具备真诚、勇敢、情绪稳定这些特征外,还必须显现出权威人物的特质,如自信、果断、遇事不退缩,失败不怪罪他人等。此外,教师还应像父母一样,能接纳和关怀学生,制定清晰而有弹性的规则,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坚定地执行规则,并以身作则。
11、科学编排班级座位。
19
编排班级座位,看似小事,实则大事。班级座位编排不合理,会给课堂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传统流行列式的安排,使得学生全部面向老师,较易专注听讲,老师也容易照应全班学生,但不便于学生讨论交流。圆圈式的排列方式便于全班讨论,但不易维持课堂秩序。还有一些教师安排座位时,喜欢将成绩优秀的学生置于教室中间前面的位置,而将成绩较差学生放在两旁或后面的位置,有些“眼不见为净”的心理。这种做法危害相当之大,它将学生人为分成两等,让困难学生产生人格上不平等的心理感受导致他(她)自暴自弃,不再努力学习,甚至专门与老师作对,使得课堂管理难度加大,作为教师要尽力回避这种座位编排方法。
12、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问题行为,防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
在课堂上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课外书或伏在桌子上睡觉,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也会影响课堂秩序。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防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
13、课堂上要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是一门艺术,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要保证。现在的课堂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却不会认真倾听,不会对同学的回答作出科学的评价。提高课堂有效性,关注倾听的细节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一方面要跟学生讲明课堂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悉心、静心听讲的习惯,学会认真倾听、交流评价。在课堂上当别人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嘴,要耐心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学会倾听。当学生在发言时,老师的目光要注视着学生,让学生明白, 老师在倾听他的发言,老师的目光中要流露一种亲切、关爱、期待乃至鼓励、欣赏,千万别在学生发言时你去写板书,让学生时刻都意识到老师在看着我的眼睛。我们不仅要善于倾听并接纳学生正确观点,也要善于倾听并鼓励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理解和信任他们举动,尊重与接纳他们的观点,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成长,才能让他们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充分表现出他们聪明才智。
14、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课堂有效管理的保障 。
课堂管理是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一方面要善于维护学生的课堂纪律,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