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杜甫的《望岳》默写完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在那gèn gǔ(_____________)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 dì(_____________)了。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 lí(___________________),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_________________),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的诘问让儿子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
B.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C.有大雾的清晨,海滨公园仿佛笼罩在多层纱帘中,扑朔迷离,连标志性的摩天轮都看....不清了。
D.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我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删
1
去“的原因”)
B.经过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删去“经过”或“使”) C.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将“这样”改为“滥用繁体字”)
D.诚信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更体现出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将“道德”调到“基本”前面)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鸣枝头,是为唱响生命赞歌;种子卧土,是为积蓄成长力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不蔓不枝(_____)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总提,为下文写“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做准备。
B.本文用菊花来反衬莲,用牡丹来正衬莲。
2
C.作者先用花进行比喻,用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贴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D.菊、牡丹、莲各自象征不同的人群,作者爱莲即表明他既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名逐利。
(二)(9分)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释: 罝jū:泛指捕鸟兽的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敢持归/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B.问其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C.昔有人设罝以捕獐/以我酌油知之 ..D.有行人窃取之/何陋之有 ..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乃 曰 此 是 我 鲍 鱼 何 神 之 有 于 是 乃 息。
11.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3分)
(三)(10分) 说和做(节选)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