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文阅读的读写结合的策略:
阅读群文,不仅能多方面地感受同一文学主题,更是依照例文写作,掌握写作方法的极佳机会。群文阅读,学生自然会在阅读中对一类主题文章、一类写作方法有较深的认识,产生不吐不快的感悟;也会在多篇文章的表达方法中,对某一类写作方法,由于“见多”,运用起来有范例,也会更熟练、更准确。此时,抓住时机进行练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A、启发学生向课文借“题目”,教会他们自主命题
新的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如学习真诚一组文时,三篇课文的不同命题方式: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信任》;有以写作线索为题的《毽子里的铜钱》;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月下桨声》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B、向群文借“选材”,擦亮学生发现素材的眼睛
学生的生活五彩缤纷,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学习童年一组文《放风筝》《绿叶的梦》《杏儿熟了》《金色的草地 》感受作者选材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趣事。 C、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小学阶段丰富多彩的阅读教材,为习作教学提供了光辉的范例。众多名家
-可编辑修改-
。
名作,无论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艺术诸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反映作者鲜明个性特色和非凡的创作才能。因此,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语言,不断理解、摄取和内化,以便更好地输出、表达、外化,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群文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 例1: 仿写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写事件、写活动的重要写作方法。《火把节》、《石林狂欢节》、《泼水节》等文章,有不少精彩的场面描写。归纳出场面描写的规律: 场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活动(面:群体描写+点:个体描写) 裁判员 裁判员发出第一声口令。 “预备!”裁判员发出第二声口令 “砰!”发令枪响了。 运 动 员 线上。 红背心,白短裤,特别实,比别的运动员高出半个头。 (面) 六位运动员一起蹲下,像上了弦的箭。 (点)只见王冲抬起头,瞪大眼(面)六位运动员像离弦的箭向终点射去。 王冲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他脚下像踩着风火轮,第一个到达终点。 (面) 全场鸦雀无声。像蓄满水的水库,一旦开闸,就会一泻千里。 (点)你看我班的张猛,瞪着眼,憋住呼(面)观众们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加油1加油!”喊声响彻云霄。 (点)特别是张猛,站起来,挥着拳头大喊:“王冲,加油!王冲,加油!”脸张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鼓得老高。 小观众 (面)观众们慢慢安静下来了。 (点)连平时小嘴巴总是“叽叽喳喳”没“各就位!”(面)六位运动员一排站在起跑(点)我班王冲站在第三根跑上,完没了的“小喜鹊”张媛媛也安静下来了。 睛注视着前方,等待着发令枪响。 吸,捏紧拳头,好像是他在比赛 例2、仿写书面语言对话格式
小学语文教材和学生的习作里,经常会遇到、用到人物对话。书面语言对话的基本格式有:
“人+话”说字的后面用冒号。
-可编辑修改-
。
“话+人”说字的后面用句号。 “话+人+话”说字的后面用逗号。
变式:“人+神态+动作+语气+话”——语言前面加上提示语,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语速、动作、音量、表情等等。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主教材《小麻雀》《金奖章》、辅教材《小青石》《陶罐与铁罐》等童话故事,进一步掌握对话描写,结合教材进行仿写人物对话的专题训练,运用对话的多种格式,给人物对话加上适当的提示语。以教材中人物对话的提示语为仿写的发散点联系写对话。 例3、人物动作仿写的专题训练。
把一个复杂的行动分解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再分解为几个动作,写起来就容易了。如三年级上册主教材《翠鸟》一课中,“翠鸟叼鱼”有三个连续动作:蹬开—飞—叼—飞,辅教材《搭石》“摆撘石”这个部分按照:“放下——找来——搭上——踏上——离去”有5个动作。
引导学生仿写连续动作。如做仰卧起坐的连续动作、吃饭的动作…… 例4、人物外貌仿写。
人物外貌包括人物的性别、年龄、体形、相貌、衣着、职业和个性特点。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几篇文章的人物外貌描写,具有示范性。主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这样写父亲的外貌的:“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辅教材《慈母情深》三写母亲的外貌:“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有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辅教材《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中的“左臂骨头漏了出来,伤处肿的可怕,脸色苍白”这些人物外貌描写揭示了人物外貌描写的一般规律:一是写出人物特点,特点就是特别的、独有的,与其他的人不同的地方;二是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下,思想感情的变化会反映在外貌的变化上来;三是外貌描写要反映作者的褒贬爱憎。从阅读中抽出的规律,通过读写结合在实践中运用。
出示三写一位老人脸上皱纹变化的例文。
①平常时——秋菊奶奶,八十多岁了,辛劳一生,饱经风霜。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有一个故事。
②喜悦时——今年过年,秋菊奶奶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新家,在外地工作的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