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的专业特色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论出版社的专业特色建设(一)
目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出版界日渐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各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型局面。有的出版社继续原有的事业单位性质的运行体制,有的已经或正在进行向企业化的转型和改革,还有的积极探索在股份制、上市公司条件下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出版社纷纷追求“造大船”,期望通过走多业并举之路,迅速扩张规模,增强自身实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理性地思考出版社的主业和发展之路,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的问题。
什么是出版社的主业呢?出版社的主业就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当然,我并不排斥出版社的多业发展和多元化扩张,但既然是以出版社的主体身份立足于社会,就应该对自己的主业内涵及其发展方向十分清晰,多业或多元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为了更好地突显主业,否则,就失去了出版社持续发展的本质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使出版社的主业发展得更好呢?我认为,鲜明的专业特色应成为出版社的立社之本。此处的专业特色,并不是主张回到计划经济年代的专业分工,而是出于对出版社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何发展的理性思考,强调树立专业意识,培植专业特色,练就自己的看家“绝活”,这对一个出版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一,专业特色就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就来自于其专业特色能否傲视同群。试看出版界的百年老店,哪一家不是凭借专业优势和特色出版而卓然于世?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著名出版单位,都是因其鲜明的专业特色享誉中外,获得可持续发展。《读者》、《故事会》等知名杂志也都因鲜明的专业特色而始终保持其强势地位。前几年出版界关于打破专业分工的争论和探索值得研究。我们看到,有的出版社多方位出击,跨专业出版的范围涉及到几个甚至十几个领域;还有一些出版社盲目跟风,驱势逐利,什么赚钱就搞什么,以至于丢失了自己的专业特色。这些做法从短期看也许在经济上有所收益,但从长远看,势必会分散精力,迷失方向,淡化或模糊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最终必然会失去核心竞争力,在经济上也是得不偿失。此类教训并不少见,市场已经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第二,专业特色是出版社品牌建设的基础。 品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极为特殊的产物。出版社要打造成品牌社,必须从打造品牌出版物入手,而品牌出版物的打造,从本质上讲,离不开专业特色。因为专业,因为有特色,所以才能保证其品质优良,才能取得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形成市场的号召力,引起特定消费群体的连续购买,从而形成品牌。从这个意义上讲,鲜明的专业特色就是出版社品牌建设的基础,坚持数年致力于品牌建设,必将给出版社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知名品牌社走过的路,出过的书,无一不是如此。我认为,在坚持专业特色的前提下,要打造品牌出版物,必须狠抓几个重要方面:一是本专业著名作者的优秀作品;二是能够形成影响力的期刊;三是国家认定的专业教材等等。因为这些关键点都具有了品牌出版物的基本要素。
第三,专业特色是出版社拓展市场营销和出版物推广发行的着力点。
不同内容的出版物,有着不同对象的社会消费群体,需要采取差异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和网络,以最快的速度把优质的出版物最大化地推向市场,这是出版社形成两个效益的必由之路。坚持专业特色,不仅仅是对出版物提升内容生产品质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对其传播和推广能力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出版物,其最好的市场表现恰恰就是其专业特色所在。努力选择具有市场独占性的出版物,减少和杜绝大同小异的跟风图书,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站在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跳出同质化竞争的层面,突显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在茫茫的书海中脱颖而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物的流通和销售环节以及经营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新
华书店综合性卖场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的各类书城纷纷崛起,网络销售和大型超市都引入了图书,各类直销方兴未艾,特色书店和专业书店层出不穷。市场是活跃而丰富多彩的,但图书经销商在进货和备货的选择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越来越倾向于同具有专业特色的出版社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证基本利益的长期延续。因此,出版社坚持专业特色,就能够更好地同其产业链的下游实现对接,建立更为密切的感情和经济纽带,反过来促进出版社的内容生产,形成市场助推生产的良好状态。
第四,专业特色是出版社吸引和掌握优质资源的巨大“磁场”。
出版社要具备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对优质资源的占有和掌握。目前,各出版社对于优质资源的竞争相当激烈,主要表现为对著名作者资源的争夺、对于优秀作品资源的争夺、对于已形成影响力的单位和专业工作室的争夺,等等。要想占据主动,把握先机,不仅要有灵敏的信息与触角,果断决策,更重要的还在于,出版社自身的专业特色在同行中所具有的领先地位,市场营销和传播推广能力所具备的强势地位。这方面的优势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出巨大的“磁场”效应,有力地吸引各种优质资源乐意加盟。优秀的内容创造者,当然会选择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与传播推广者,强强联手,才能确保产品的优秀品质,实现在市场中的上乘表现,最终获得双效和双赢。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例,多年来他们在国内原创儿童文学出版方面辛勤耕耘,坚持专业特色,出版的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图书不仅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政府出版奖”等国家级大奖,而且在市场上连创佳绩,如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长期出现在“开卷”排行榜上,成为首屈一指的当代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黄蓓佳、金波、梅子涵、秦文君、彭懿、程玮、金曾豪、冰波、王一梅等一大批知名作家都欣然与苏少社合作,很好地扩大了苏少社的原创阵容,使其的专业特色不断得以强化,硕果累累。出版社的专业特色从内涵上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专业,就是要在内容生产领域中针对特定的读者群,坚持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出版物;二是特色,就是要在坚持专业的基础上,对某些方面予以强化和提升,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体现出版者的个性和创造性。 如何打造出版社的专业特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因为如此,说明其中有规律性可言,也说明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我的体会是:
第一,强化自觉意识,把发展专业特色作为出版社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 构建和发展专业特色,出版社的领导层必须在理性认识的层面上高度一致,要有强烈的自觉意识,明确发展方向,对出版社的发展规划作出清晰的定位。出版社专业特色的形成与定位,不是主观臆断的空中楼阁,也不是无为而治的自然结果,它必须根植于出版社历史发展的优势沉淀,对现实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未来发展前瞻性的正确研究与判断。因此,有眼光的出版者,都十分重视在出版规划的谋篇布局中紧扣专业特色之魂,以更加突显自己的专业强项,真正做到“取法其上”。简而言之,把专业特色作为立社之本,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并在领导层的协同动作中持久而切实地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