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良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附加题10分作为成绩的补偿分。)
一、基础整合(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水涨(zhǎng) 迷藏(cháng) 赶躺儿(tàng) ...B 钻出(zuān) 宛转(zhuǎn) 发酵(xiào) ...C 抖擞(sǒu)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D 应和(hé) 披蓑(suō) 抚摸(fǔ) ...
2.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 擎天喊地 昂然挺立 B. 俗不可耐 萧然起敬 C. 繁铉急管 玲珑剔透 D. 津津乐道 德高望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 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 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4.张开你想像的双翼,依照前面的例句,仿写句子。(3分)
例句: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1) 夏 (2) 冬
1
二、古诗文积累(23分)
5.默写古诗文(10分,每空1分)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2) 《次北固山下》中最能表达诗人思乡心切的诗句是: , 。
(3)《钱塘湖春行》中抒写了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留恋不舍心情的两句是: , 。
(4)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阅读文言文《论语十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论语》十则 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
6.请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6分,每空2分)
①不亦说乎。 ②由,诲女知之乎。 ③是知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3分)
A.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学习好的,不要学坏样。 B.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够做我老师的人。 C.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该引以为戒。 8.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每题2分)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8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学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
3
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9.给上面两段文字加个小标题(限6个字内)。小标题:《 》(4分) 10.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济南小雪后的山景的“妙”在哪些地方?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妙在山的色彩和肌肤。 B. 妙在山的色彩和情态。 C. 妙在山们的花衣和肌肤。 D. 妙在山们的花衣和神态。 11.雪本来是白色的,作者为什么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4分)
2段依次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各有什么样的作用?(6分) 12.第○
(二)美丽如初(17分)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
4
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3.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3分)
14.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4分)
15.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4分)
16.纵观全文,(1)写出第一段中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6分)
(1)答:
(2)答:
五、作文 (50分)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