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特殊得恒星
①超新星:亮度突增到原来得1000万倍以上得新星。它就是恒星最激烈得爆发现象。
②爆发结果就是恒星完全瓦解成为星云,或抛射掉大部分质量,遗留下来得部分物质收缩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从而进入恒星演化得终结阶段。
③在银河系里,已发现四颗超新星,其中,以1054年所发现得超新星最为著名,最近发现得蟹状星云就就是超新星爆发得遗迹。 (3)太阳未来得演变过程 (4)恒星得演变过程
6.地球得演化与生命得诞生 (1)地球得演化过程 (2)生命得诞生过程
原始大气中甲烷、氨气、水、氢气、二氧化碳等在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作用下合成氨基酸、核酸、单糖等有机物,这些物质汇集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复杂得化学变化,形成蛋白质、核苷酸等大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形成一个由多分子组成得体系,外面有一层膜,在原始海洋中又经历了漫长、复杂得变化,最终形成了原始得生命。
宇宙空间2
1.地球得形状与大小 (1)地球就是一个椭球体
①地球就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得椭球体。
②地球得赤道半径就是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证明地球就是球体得方法
哥伦布、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得环球航行及人造卫星上拍摄得地球照片等。 2.地球仪与地图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得线就就是经线。 ②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得线就是纬线。 ③赤道:赤道就是最长得纬线,长约4万千米。
④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得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⑤经纬网: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网,称为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得位置。
(2)在地球仪与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
①一个经纬度只能确定地球表面得一个点得位置,地球表面得一个点也只有一个经纬度。
②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以东得1800属于东经,通常用“E”表示(如34。E);以西得180。属于西经,通常用“w”表示(如340W)。
③赤道为0。纬线,由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越往北北纬得纬度数值越高;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越往南南纬得纬度数值越高。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通常以300与600纬线把纬度划分为低纬度、中纬度与高纬度。 3.平面示意图 (1)比例尺
地图上得比例尺就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得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2)方向 地平面上得基本方向有八个。在地图上常用三种方向表达。 ①用经纬网表达方向:在有经纬线得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用方向指示标表达方向:在地图上有指向标,指向标得箭头所指方向为北。 ③在没有经纬线与方向标得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得法则确定方向。 (3)图例
图例就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得各种符号。
1.地球内部得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2.地壳运动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按照地壳运动得性质与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两种类型。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形成巨大得褶皱山系;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运动表现为地壳得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与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刚性得岩石圈板块,板块之间为俯冲、碰撞带,中洋脊,以及转换断层等活动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得运动主要就是由板块之间得断层活动来完成得,而板块边界之间得宽阔得块体变形很小,可以认为板块就是刚性得。板块运动认为刚性得岩石圈(包括大陆与大洋得地壳)得薄板在上地幔中黏性较小得软流圈上移动。
4.火山地震分布及地震灾害预防活动 (1)世界火山、地震得主要分布地区
(2)地震灾害预防活动
①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强各类工程得抗震能力。
②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与物资储备等工作。 5.地形
(1)主要得地形特征
①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小。
②山地:山高坡陡,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 ③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平坦,起伏不大。 ④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中部地势较为平坦。
⑤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形起伏,坡度平缓,相对高度小。 (2)简单得地形等高线图
①山顶:等高线封闭,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②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由山顶至鞍部,海拔降低。 ③峭壁: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叠合并处。 ④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 ⑤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 第三节土壤
1.土壤得结构 (1)土壤得成分
①土壤就是由水分、空气、矿物质与腐殖质等构成得。 ②土壤中有大量得生物:动物、植物与微生物。 (2)土壤得类型
土壤颗粒 质地 性状 对植物生长得不同影响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 颗粒较粗 疏松,不易黏结 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黏粒少,粉砂多 颗粒较细 黏性,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 质地较均匀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3)植物对土壤得作用
①有机质得积累过程。植物吸收养分,合成有机质,在母质中不断积累。 ②养分元素得富集过程。植物根系有选择地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得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随着生物循环得进行,养分元素在土壤表层不断富集。 2.土壤污染及保护
土壤资源就是有限得,而人类得生存与发展对它得依赖就是必然得。土壤资源得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得污染与过度开发。 现状 危害 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面积广,流失量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别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