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2019一级建造师点睛资料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P2(二)按力学特性分类(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P2一、结构组成(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及载重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级路面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又分全路堑、半路堑、半山峒三种形式);P3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2)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P4二、结构层与性能要求路基既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础条件,也是道路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P6(一)垫层(1)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二)基层(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三)面层每块矩形板的板长按面层类型、厚度并由应力计算确定。P7一、结构组成与分类(一)材料组成(3)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和嵌挤力,以及沥青胶结料及其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所构成。P9二、主要材料与性能1.粘结性——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沥青的粘度。对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结构层,宜采用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对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宜选用稠度小的沥青。P10(三)细集料(2)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P11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间断级配——粗骨料用量多、沥青和填料用量多,细骨料用量少须用纤维稳定剂“固油”(用木质素纤维、不宜用石棉纤维;250℃不变质)(2)特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教材:抗变形性)+耐久性+抗滑性(3)应用:快速路、主干路P13(3)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4)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其1技术标准参考热拌沥青混合料标准。P13一、常见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及特点挡土墙结构形式及分类(表1K411016)重点是:衡重式、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扶壁式、锚杆式和加筋土的结构特点。(图片防止出图形题)P16二、路基施工要点(一)填土路基(1)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树根坑的坑槽,分层填实至原地面高。(2)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3)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6)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二)挖土路基(3)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机械开挖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P18(二)填筑(1)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2)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围之内。二、路基压实施工要点(一)试验段(2)试验目的主要有:1)确定路基预沉量值。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3)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4)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5)选择压实方式P20三、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软土基处理施工方法有数十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等;具体可采取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P27(二)台背路基填土加筋(1)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对台背路基填土加筋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台背填料应有良好的水稳定性与压实性能,以碎石士、砾石土为宜。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之间应有足够的摩阻力。(3)施工程序:清地表→地基压实→锚固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张紧并定位→分层摊铺、压实填料至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标高。P30二、摊铺作业(一)机械施工(6)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要求执行。P31三、压实成型与接缝(4)初压应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6)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宜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P37(2)模板安装应符合: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轨道摊铺机应采用专用钢制轨模;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表面应涂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P39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且填缝完成后,2方可开放交通。P411.旧混凝土路面综合调查的方法:①地质雷达②弯沉③取芯检测2.病害处理(1)板底脱空开挖式基底处理——将破坏部位凿除→换填基底并压实后→重新浇筑混凝土。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对于脱空部位的空洞,采用从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2)接缝破损、裂缝人工凿除(酥空、空鼓、破损)→基面清理→涂刷界面剂→灌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不低于原道路混凝土强度)。凿除部分如有钢筋应保留,不能保留时应植入钢筋。新、旧路面板间应涂刷界面剂。③原有水泥路面发生错台或板块网状开裂——全部凿除→重新夯实道路基层。3.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1)预防反射裂缝:①设应力削减层②采用土工布(2)洒布粘层油(3)调整检查井高程P42(4)附属设施:包括桥面系(桥面铺装、防水排水系统、栏杆或防撞栏杆以及灯光照明等)、伸缩缝、桥头搭板和锥形护坡等。P45表1K412012(6)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中应设施工预拱度。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1)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3)支架通行孔的两边应加护桩、限高架及安全警示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灯。施工中易受漂流物冲撞的河中支架应设牢固的防护设施。(4)安设支架、拱架过程中,应随安装随架设临时支撑。采用多层支架时,支架的横垫板应水平,立柱应铅直,上下层立柱应在同一中心线上。P46三、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1)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3)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支架和拱架应按几个循环卸落,卸落量宜由小渐大。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同时卸落、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简支梁、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应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P47三、钢筋连接1.热轧钢筋接头热轧钢筋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2)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闪光对焊。(3)机械连接接头适用于HRB335和HRB400带肋钢筋的连接。(4)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P48(4)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P513.混凝土浇筑(1)浇筑前的检查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3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3)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三)混凝土养护(2)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14d。P52(5)存放的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存放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P53二、锚具和连接器(一)基本要求(1)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等)和组合式(热铸锚具、冷铸锚具)。P54四、预应力张拉施工(一)基本规定(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P55(二)先张法预应力施工(1)张拉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3。张拉横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的最大挠度不得大于2mm。锚板受力中心应与预应力筋合力中心一致。P56(二)后张法预应力施工(2)预应力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先穿束后浇混凝土时,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检查管道并确认完好;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2)先浇混凝土后穿束时,浇筑后应立即疏通管道,确保其畅通。3)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期内不得装入预应力筋。5)在预应力筋附近进行电焊时,应对预应力筋采取保护措施。P58三、防水卷材施工(1)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的局部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设。(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的温度应高于5℃,基面层的温度必须高于O℃;当下雨、下雪和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严禁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的施工。(3)铺设防水卷材时,任何区域的卷材不得多于3层,搭接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缝。接头处卷材的搭接宽度沿卷材的长度方向应为150mm,沿卷材的宽度方向应为100mm。(4)铺设防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扭曲、皱褶。卷材的展开方向应与车辆的运行方向一致,卷材应采用沿桥梁纵、横坡从低处向高处的铺设方法,高处卷材应压在低处卷材之上。(6)当采用热熔胶法铺设防水卷材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应辐压粘贴牢固。P60(二)混凝土基层(1)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是含水率、粗糙度、平整度。(三)防水层(3)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主控项目为粘结强度和涂料厚度。4摊铺温度应高于卷材防水层的耐热度10~20℃,低于170℃;应低于防水涂料的耐热度10~20℃。P61(3)盆式橡胶支座1)现浇梁盆式支座安装①支座安装前检查支座连接状况是否正常,不得松动上下钢板连接螺栓。②支座就位部位的垫石凿毛,清除预留锚栓孔中的杂物和积水,安装灌浆用模板,检查支座中心位置及标高后,采用重力方式灌浆。③灌浆材料终凝后,拆除模板,检查是否有漏浆,待箱梁浇筑完混凝土后,及时拆除各支座的上下钢板连接螺栓。P62(四)支座施工质量检验标准(1)主控项目1)支座应进行进场检验。2)支座安装前,应检查跨距、支座栓孔位置和支座垫石顶面高程、平整度、坡度、坡向,确认符合设计要求。3)支座与梁底及垫石之间必须密贴,间隙不得大于0.3mm。垫石材料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支座锚栓的埋置深度和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支座锚栓应在其位置调整准确后固结,锚栓与孔之间隙必须填捣密实。5)支座的粘结灌浆和润滑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一般项目1)支座高程2)支座偏位P65(2)新、旧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相互连接方式:为使加宽桥与原桥形成完整的整体,减少各种荷载(包括基础不均匀沉降、汽车荷载、温度荷载等)作用下新、旧桥连接处产生过大的变形,减少桥梁上、下结构某些部位的内力,将加宽桥梁的上部构造与原桥对应部位沿横向通过植筋、加设钢筋骨架,然后浇筑湿接缝连接起来;同时新拓宽桥梁下部结构(墩台)中的帽梁及系梁也通过植筋技术及加设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连接件与旧桥下部结构形成整体结构。采取的技术措施有:1)加强新拓宽桥梁基础,减少新、旧桥梁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差。旧桥为扩大基础的,新桥同类型基础下土层较薄、岩层埋深较浅时,采用换填或直接将基础置于岩层上的方案,当基底土层较厚,岩层埋置较深,基础条件不好时,虽然地基允许承载力满足要求,但应采取加强措施,例如加大基础成整体筏式基础、粉喷桩、碎石桩处理地基等。2)为尽量减小新、旧桥梁的基础沉隆差及尽量缩短施工工期,控制新拓宽桥梁预制梁(板)的安装龄期,先施工拓宽部分桥梁的基础,墩(台)身及台帽(盖梁)并安装部分预制梁(板),在封闭道路的交通后再进行下部结构拼接。3)新拓宽桥梁的梁(板)安装至桥上后宜放置一段时间,再与旧桥上部结构拼接。新、旧桥梁上、下部结构相互连接的方式适宜于桥梁基础较好的条件,否则必须进行基础加固。另外这种方式也可用于独柱墩的梁桥拓宽,以使下部结构的稳定性增强。P70二、钻孔灌注桩基础(三)泥浆护壁成孔2.正、反循环钻孔(1)泥浆护壁成孔时根据泥浆补给情况控制钻进速度;保持钻机稳定。(2)钻进过程中如发生斜孔、塌孔和护筒周围冒浆、失程、等现象时,应先停钻,待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钻进。(3)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士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端承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摩擦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300mm。P73(六)水下混凝土灌注(1)桩孔检验合格,吊装钢筋笼完毕后,安置导管浇筑混凝土。(2)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