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以国家教改示范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依托,就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内容阐述了专业群的建设,并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示范专业专业群专业建设
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16号文件,提出了 “专业群、工学交替、项目导向、半工半读”等高职教育新理念:[1] 使专业建设进入了革命性的改革阶段,专业群概念的提出必将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对于高职教育,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工程对象和相近的技术领域。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各专业可以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实训任务,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的,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这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因此必然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相应地,师资队伍必
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共同的,必然形成师资队伍专业团队,形成某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
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属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群,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教改示范专业,极大地推进了我院的教学改革,该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因此,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群的建设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内的专业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由于这三个专业的行业基础或行业背景相同、技术领域及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因此,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可尝试采用“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模块”式的模式构建。[2]
“公共技术平台”是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公共课针对所有专业,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职业技术基础课为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必须的机械设计知识、机械制造知识、控制技术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是按机械制造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设课程,是毕业生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保证。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可修完“平台”课程,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专业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
“专业模块”是根据张家港市及“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企业岗位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由体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门化方向) 的特色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以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为依据,是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各模块的课程学时数大致相等。“专业模块”也可以根据订单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合作开展教育、教学和培训,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亦即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教师职称;是既有讲师 (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主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