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郑和远航 (详写)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司马迁的《史记》。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16、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
2.理解“发愤”的意思。司马迁受刑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作业
1、完成文后习题4。
2、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一、复习 1、听写。
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 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 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复述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 三、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 3、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板书: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遵照嘱托
遭受酷刑 完成巨著 发愤著书 前无古人
13.精读与略读▲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教学准备:
1.相关的教学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二.指导自读课文 1. 揭示课题。 2. 审题:
(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1. 轻声自读课文,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2. 组织交流。
3.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5.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1)“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
(2)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3)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4)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2)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1)这句话你同意吗? (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1. 齐读。 2. 浏览课文, 思考。
1.按要求轻声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3. 指名汇报。 4. 指名补充。 5. 听读,评议。 6. 听读,思考。 7. 指名交流。
8. 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思想感情,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12.精读与略读
选择哪些读书方法 怎样略读
习作3(新闻报道)
教学要求:
1、 通过阅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2、 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 教学重难点:
要求能做到“新、真、短、快”,以简洁的文字,真实的内容,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教学时间:
2课时(其中包括书面习作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收看过新闻联播吗?
2、播音员报道的新闻都是由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 3、今天我们要来学做小记者,了解“新闻报道”的写法。 二、自学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 1、自读,再指名读。
2、思考,讨论:例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3、讨论: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三、明白新闻报道的框架
1、我们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男篮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自读习作3第二部分,发现报道的写作特点。 2、讨论 1)、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归纳,板书:
标题: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 结尾:补充交代
四、指导写好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 1、 可以组织一次拔河或跳绳比赛等。
2、 学生口述比赛情况,注意体现出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为什么等因素。
3、指导确定标题,突出重要内容,然后按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交代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这一格式开始落手报道内容。
五、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报道的事件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讲评所写报道,指导学生修改。 三、学生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3(新闻报道) 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 练习
3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学好书法需要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
2、 诵读与积累旨在巩固前面所学词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
3、 指导学生读贴练字,引导学生赏析汉字美,创造汉字美。
4、 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间:
3课时(自主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文与生活 1、读短文回答问题 1) 自读短文
2) 出示:恍然大悟 理解:一下子明白了。
这位青年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3) 学生联系上下文,比较中思考。
“学了一年就觉得很好”与“磨穿的砚台”比较,发现这位青年与老师的差距在哪里? 想一想,这位青年会怎么想? 4) 再读全文,得出结论
学习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练字”的看法
1) 出示题目:现在电脑普及了,我们不需要花这么大的工夫练字了。 虽然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练字。 2) 你同意哪个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3) 两个阵队展开辩论,摆事实,讲道理。
小结: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磨练人的意志,而且,写字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老师也认为虽然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