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21.学校举办关于“人类是否将毁于科技”的辩论赛,下面是正方的发言,请针对正方的观点,替反方拟写一段辩词。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运用举例论证,70~110字。(5分)
正方:现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变成了悬顶之剑。人类时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经年累月的堆积,使得科技的负作用正随时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这是科技毁灭性趋势的更深层次危机。 反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表情包”是一种通过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表情包一经诞生,就统治了中国人的社交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社交方式是所谓“天可不聊,图不可不输”,几乎任何对话都会出现表情包的身影。 材料二:一位教授表示,他感觉自己“落伍”了,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跟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交流。最典型的例子是,现在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苦口婆心劝告学生几句,学生啥也不说,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批评学生几句,他们常常也是发来一个表情包。老师说,表情包简直是结束聊天的“利器”,学生发“包”,他都不
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回应;这不是对话结束,而是沟通中止了。
材料三: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称,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7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曾提出公式: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语速(38%)+表情、姿态(55%)+语言内容(7%)。
表情包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还是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乡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A表述不完整,作者的文本意图还应包括显现自我生活的经验;B此时读者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错,原文的意思是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之后,作者就不再控制和改变文学文本中的意图;C“不是对作者的认知”错,从原文“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可以看出也包含对作者的认知)
2.B(“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错,文章只是列举了马克思对待文学评论的态度也提到了黑格尔的文学评论理论,但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
3.C(“扬杜抑李”的现象,把意识形态作为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都说明评论者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全过程中)
4.D(“是为了突出卢舍那大佛雕像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过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错,应是喜龙仁认为卢舍那大佛雕像在某个角度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要好,作者引用喜龙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和卢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较,是为了印证龙门的雕塑之美)
5.①通过普爱伦事件,侧面衬托出龙门石窟艺术品的珍贵价值。(1分)②点明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反思历史,引人思考。(2分)③表达了对珍贵文物被欺凌掠夺的限愤慨以及被摧毁得千疮百孔的 痛心。(2分)
6.①卢舍那大佛包容世间芸荟众生的喜怒哀乐,是光明和智慧的化身,笑看无数名利权势的争端纷扰随岁月而
流逝。②卢舍那大佛慈祥而自信,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的象征,③繁盛的朝代和权倾一时的皇帝化为历史烟尘,但静穆与内在和谐的卢舍那大佛却永恒地留在人间。(每点2分)
7.C(因果关系牵强,从原文看,金砖四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动机与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8.B(“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是无中生有,原文中无此信息)
9.①纠正文化推广方式与接触渠道偏好错位。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较多的是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而外国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了解中国文化活动,因此,应把互联网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②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强化传播的对象化。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金砖国家则对中国娱乐性的文化更感兴趣,③加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民间交流。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10.B(原文标点: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11.D(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2.D(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错,应是皇上写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询朝廷的缺点)
13.(1)金国使臣来贺天申节,突然把钦宗去世的消息告诉大家,朝廷讨论等金国使臣走后办丧事,黄中骑马赶去报告宰相。(得分点:遽、俟、白,各1分,句意2分)
(2)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道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镇定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 敬服。(得分点:既、晏然、比,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年读书,一遍两遍就能背诵。起初因族祖恩荫得官。然兴五年延试,讲孝悌之道感动了皇帝,提升为进士第二,授任保宁军节度推官,黄中在王府的时候,龙大渊已得皇帝宠幸,黄中不曾和他亲近,见面就作揖而退,以后其他教授大多得到龙大渊的帮忙,只有黄中不曾升官。
升为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在武成庙中,官吏请求上奏让皇帝知道,黄中不答应,官更私下画图进献,宰相对祭酒周缩和黄中说:“太平盛世的吉兆,压下而不上奏,为什么?”周缩没回答,黄中说:“太平盛世要这个有什么用?”周缩退下来,对别人:“黄司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