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 媒介与任何社会的关系(段京肃) 论述题居多
单元一 媒介 符号 人 媒介的定义:
1,甘惜分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对媒介解释是,用表达含义的静态或动态的任何物体或物体排列。这里对媒介的认识仍然是从符号、符号排列规则和顺序、负载符号的物理材料这几个角度认识媒介的。没解释从属于人类活动的、没有自身的生命力和主动性的工具。 2,该书对“传播媒介”的解释更加直截了当:“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所为传播媒介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物质实体指文字、印刷品、通讯器材等;物理能指电波、光波、声波等。传播媒介是传播赖以实现的中介,是传播活动中具有内在特性与规律的客观存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直接而有力的影响”。
3,郭庆光认为:“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播机构。”这是对传播媒介一种比较全面的认识。(本书作者认同的观点) 传播学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
本书倾向于以媒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中心认识大众传播活动。
为什么说“人是符号的动物”:
人之所以又别于动物界,其核心标志是人类在创造、使用符号进行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能力。关于符号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文化人类学家怀特说:“符号是一切人类行为和人类文明的基本单元,”“一切人类从来都是在使用符号中产生的。正是符号把我们的猿类十足转变成人,赋予他们人性。只有通过使用符号,全部人类文明才得以产生并获得永存。 符号与媒介对早期人类的影响:
1,最重要的首先是满足了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配合行动的需要,因此才使得原始人具备了共同性的条件,进而使原始人的意义整体的形式同大自然抗争,保证了人类种群的生存、扩大、发展。
2,其次是给了原始人提供了进行抽象思维的材料,人类的思维拜摆脱了众多具体事物的物理形态的依赖,是人的大脑使复杂化方向发展,这种复杂化的思考为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提动了必要条件。
3,再次给人类保存信息、保存生产生活经验创造了基本方式,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不仅是信息具备了公式传播的可能,也是信息具备了历时性传播的可能。4
4,最后是使得人类之间有了深层次感情沟通的能力和手段,许多物质层面的信息得以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传播,进而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更加愉快、更加主动。 符号反作用:
1,符号一旦约定俗成或被以这一种形式被固定下来,变对该符号存在和使用范围内德所有人具有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力。此时的符号和媒介行为受该范围中的法律、伦理、习惯等社会因素的保护,自然也就具有这些社会因素的力量支持。从更深层次来书,固定化的符号
和符号传播行为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2,符号一旦约定俗成或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以后,则强行要求人们原来的行为要向该符号所规定的方向改进,并最终取得一致。这种现象正是人类生活方式想文明的进步。
3,符号和媒介行为一旦约定俗成或被强制规定下来,就成了随时随地警示人们的图腾,一种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标准。当现有的行为规范和文化传统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某些特别符号或媒介行为就有可能发呼出超越时代的作用。(社会舆论的高度监视和文化传统的强大压力) 媒介和符号对人类生活的满足
1,符号的产生使人们生活中许多的内容简单化、模式化
2,符号的逐步完善有时它所代表的事物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人类生活及环境的几乎所有方面,都能找出相对应符号表现形式。
3,符号与媒介常常会带给人们意料之外的欣喜、幸福、狂按、满足等。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提出)
传播媒介进入一个性的地方以后,即使没有传播外界的信息能容,进媒介自身所携带的信息就足以颠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操纵了传播内容,并通过技术交流、贸易、人员培训等活动,向第三世界国家传播有利与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的内容携带西方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第三世界国家潜移默化地扩散,在不扫国家已经逐渐占支配地位,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意识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发展中国家该如何让应对媒介帝国主义
发展中国家要在世界传播市场上寻得本国媒体和本国文化的一席之地,不能只是被动的等待局势的变化或发达国家的施舍,立足点一定要放在独立自主而又充分开放的传播体系上,靠自己的力量维护本国的传播主权和传播市场、资源。
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只有凭借自己的传播媒介才能完成走向世界的过程。 发展中国家要让自己的媒介符号体系纳入全球主流符号体系之中。
既能将本国文化融入融入到在世界主流文化体系而又被各国受众所接受、了解并喜爱,同时又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自主性,这是值得现代传播媒体和众多职业传播者研究和探索的
信息力:他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技术特征,一信息经济的发展为社会进步的基础,以社会信息化为发展标志。在信息社会里,社会的主导产业中,最主要的生产力是处理和实用信息的能流利,是以信息和信息没接为组要材料、手段和技术信息进行产的能力。 媒介与媒介信息里的关系
媒介首先担当了社会生活中信息聚合器的角色,以自己的方式将分散在社会各个角度、各种层次上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的集中起来,成为一个个的消息汇总,这实际上也是形成“信息力”的第一步,任何分散的、孤立的信息,如果不将其投特定环境,不将他同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性信息要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首先要求有一定的量。又饿两才有了加工的对象,才有了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判断依据。
其次,媒介承担了信息的选择、加工等再创造的增值工作,是众多原始信息不被人注意到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信息资源同传统资源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价值在流动中,只有不断的选择和加工,才能不断的体现其新的社会价值。
最重要的是,媒介要引导广大受众完成由掌握和传统的生产力到掌握和依赖新兴的“信息力”的转化。媒介在为他们提供信息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们掌握从信息到“信息力”的转化过程,进而使信息的增值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最后,媒体要完成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库建设工作,为社会和公众存储有价值的大量信息。
就受传者个人而言,其实力、精力都不足以是每个人都建立起一个完全满足自我创造所需要信息库,信息的寻觅和高水平的信息库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要是信息顺利地完成想信息转化过程,必须要有一定量的信息存储为基本条件。缺乏必要的信息存储量,也很难使自己的信息敏感度和判断加工能力高人一筹,有时可能会犯常识性错误。
第2章 传播的领域界定和大众传播
丹尼斯麦奎尔的“传播金字塔”P36 陈国明的“传播树”理论P37
自我传播:又称为内向传播、人内传播、内在传播等,至少社会个体利用自己的内储信息和所接受的外部信息在个体思维中进行的传播活动。自我传播的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为同一人,是“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交流。 自我传播的作用:
1,没有完备的自我传播,就无法进入其他的社会性传播过程,所以说“任内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正常的自我传播能力,才能保证自己参与的其他社会活动的正常运行。
2,人内传播又是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隐秘的自我传播达到心里的平衡与稳定,找到在其他传播活动中无法都得到的感觉。
3,自我传播还是对事物认识和判断的一种缓冲手段。每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都会遇到大量需要做出判断的事情,而每个人经历和经验的限制又使人往往无法迅速对许多陌生而又复杂的事情认识清楚。人们真确认识的形成必须经历由表层到深层,有片面到全面,又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自我传播中,人们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排除外界对自己的干扰,冷静而独立地对食物做出分析和思考,保证决策和行为的正确性。
4,人内传播伴随着创造性思维成果,它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 自我传播的特点:高度的封闭性和隐蔽性 随时性和随意性
内容的广泛性和跳跃性
信息使用的无保留性(信息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信息的记载性差
人际传播: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了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借助于媒介的间接传播。
人际传播的目的和意义:
1,人际传播是建立社会关系的手段,是形成并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中的大大大小小的社会组织都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简历起来的,没有正常的人际关系,整个社会的正常社会秩序就失去了基本的细胞。
2,有效地人际传播是个人加深自我认识的纽带和桥梁。(约哈里窗口P41)
3,利用人际传播可以深入地了解他人,进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下向往 有理想的社会环境,而环境有人所构成的,对环境的认识和依靠就是对他人的认识和依靠。对他人的认识可以有多种渠道,而直接的接触和交流史认识他人最可靠的渠道。
4,人际传播在很多情况下是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的有效措施。可以倾诉自己的情感,发泄心中的郁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安慰。通过与他人的交,还可以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的整体之中。
人际传播的特点:是最基本的传播方式和最深入人心的交流方式
《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段京肃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