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经典名言名句xx
1、【原文】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xx说:
“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原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3、【原文】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xx说: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4、【原文】xx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xx说:
“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
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5.【原文】子曰:
1 / 26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xx说:
“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6.【原文】xx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xx说:
“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7.【原文】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xx说:
“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8.【原文】xx: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xx: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2 / 26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xx说:
“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 “可以。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子贡说: “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 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xx说:
“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 9.【原文】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xx说:
“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原文】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xx说:
“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11.【原文】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xx说:
“《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 ‘思想纯洁’。”
3 / 26
12.【原文】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xx说: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13.【原文】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子游问孝,xx说:
“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即使是犬马,都会得到饲养。 不敬重,有何区别?” 14.【原文】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xx说:
“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15.【原文】子曰: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xx说:
“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16.【原文】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
4 / 26
【译文】xx说:
“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7.【原文】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xx说:
“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18.【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19.【原文】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xx说:
“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20.【原文】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xx说:
“祭奠别人的先人,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不敢做,是懦夫。” 21.【原文】xx谓xx: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第三》 【译文】xx说xx:
5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