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云锦镇青狮初级中学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以及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同时它对学生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上的铺垫,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复习旧知识、承接新知识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但同时,又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角的计算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而且与以前学生学习的十进制运算不同,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角平分线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运用几何语言描述角平分线的概念及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说教法

鉴于七年级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启发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积极利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和发展,逐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知

1、复习角的概念,角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单位:度、分、秒

它们之间的换算:1°=60′, 1′=60″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哪些内容? 3. 如图,已知线段AB、CD,你有哪些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ABCD

1.叠合法 2.度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知识,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B′ 思考1:如图,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B

O O′

A A′

学生思考,小组探究、交流,然后回答问题,上黑板演示;教师巡视,适当点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上黑板演示,更能清楚、直观,体现出了电子白板良好的交互性功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观察法:通过眼睛观察出两个角的大小,适用于两个角差别比较大的情况。 2、度量法:用量角器测量出角的度数来比较。

3、叠合法:将两个角叠合在一起,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内部的角小,在外部的角大。两条分别重合,那么这两个角大小一样。

教师归纳(强调):1、两个角的顶点必须重合;2、一边必须重合,另一边落在重合的边的同侧。

思考2: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C

B

A O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检查学生能否用文字语言。 描述图中三个角的关系,是否理解符号语言表示图中三个角的关系。

明确从数和形上认识角的和或差:从数上看,角的和或差的度数,等于它们的度数的和或差;从形上看,两个角的和或差仍是一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形,分析角的和、差关系,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它们的关系,建立图形语言、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关系,在建立多元联系表示的同时,发展符号感和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思考3、1、观察三角板的角度特征,你知道它们的大小吗?借助三角板你能画出15°,75°的角吗?用一副三角板,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这些角有什么特征?试一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一些特殊角,复习巩固角的和差概念,使学生对这些特殊角的大小有直观认识,培养对角的大小的估计能力和发展空概念。 思考4:如图,若∠AOB=∠BOC 则可以得到什么?

C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AOC=2∠AOB=2∠BOC

∠AOB=∠BOC=

1∠AOC 2B

教师提出角平分线的概念。

A 学生尝试自己总结角平分线的定义,教师补充、归纳、总结。 O

D 思考5:如图,若∠AOB=∠BOC=∠COD,则可以得到什么? C 学生思考后回答。

∠AOD=3∠AOB=3∠BOC=3∠COD; ∠AOB=∠BOC=∠COD=1/3∠AOD;

B 教师提出角的三等分线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归纳角平分线、三等分线的概念,并用符号表示,体会角的倍分关A 系,培养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达图形的能力。

O

思考6:如何作出角的平分线,你能想到什么方法?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度量和折纸作角的平分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角平分线概念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估计图中∠1与∠2的大小关系,并用适当的方法验证.

2.如图,∠AOB=90o,OC平分∠AOB,OE平分∠AOD,∠EOC=60o,∠AOC= ∠AOE= , ∠EOD= .

学生思考后,进行计算,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从数的方面练习角的和与差,为后面的计算做铺垫。 例1、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53°17′。

C 求∠BOC的度数。

例2、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精确到分)? 教师归纳解题方法和作题步骤。 学生练习:课本P136页 2、3

A

学生在课本上解答,教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练习,可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O B

五、归纳反思,深化新知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对角的比较与运算有一个较为整体、全面认识,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布置作业,自我检测 作业:P139页 5、6、9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角的比较 二、角的和与差 1、观察法 三、角的平分线 2、度量法 3、叠合法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 图文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云锦镇青狮初级中学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以及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同时它对学生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上的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wdry8aymw862m61dk4v721et5ixw1005l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