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两个重点的问题学到这里,解决了吗?(擦掉问号) 那今天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看来,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真多呀!我们一起来在线检测一下吧!(随堂直播) 评价:大家完成得不错,今天的知识都掌握了。这道题还有同学不会做,谁来帮一下他?
、拓展:托物言志是古人常用的写作手法,下面老师还带来了几首古诗,大家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想想他们各借什么事物想赞美什么品质呢? 大家自由读一读吧!(《竹石》、《石灰吟》、《青松》)
五、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题画诗——《墨梅》,知道了诗人王冕画梅,吟诗,不仅仅因为他――喜爱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达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像墨梅一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齐读:让我们对着这幅墨梅图一起吟诵这首古诗吧!想站起来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课件出示墨梅图,全体起立看着图一齐吟诵《墨梅》)。
【板书设计】
墨 梅
满 淡泊名利 只留 托物言志 洁身自好
【教学反思】
翻转课堂下的别样风采
——古诗诵读《墨梅》教学案例
武汉市硚口区山鹰小学邹定平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王冕的这首《墨
6 / 11
梅》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的基本方法:读题释义——简介作者——解释诗意——感悟诗情——感情诵读,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利用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的双向互动,拓展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力求实现教师教学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双向翻转。
一、前置性学习,彰显先学后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多次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诵读落在实处呢?我静心设计了一个导学案,让学生充分有效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并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要求学生搜集诗人王冕资料,搜集与梅花有关的资料(词语、古诗、寓意等),图文结合,上传至教育云平台。最后要认真观看微课《古诗鉴赏——托物言志》,完成自我检测作业。
自我检测的题目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出来。考虑到学生是初读古诗,我将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字音的辨析,如“砚”、“乾坤”的读音;、词义的辨别,如“墨梅”、“洗砚池”、“淡墨痕”、“清气”、“满”这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句意的判断上,“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理解;、针对微课,初步考查学生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的了解情况。
这种前置性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有的放矢,由于针对性强,又以作业为依托,充分考查了学生预习的实效性,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7 / 11
方向和教学策略。这种先学后教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
二、学前反馈,突出重难点
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梅”,观看视频感知“梅”,进而揭示课题“墨梅”,相机指导“墨”的书写,并释题,然后让学生打开电子课本自由读诗。我指多名学生读诗,并逐一评价指导,力求学生读准确读出节奏。
读好古诗后,我打开教学助手在线检测,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反馈。我发现学生对于这首诗字音、生词的理解完成不错,不过“砚”的读音有几个学生错了,这个字是本课的生字,因此我将这个读音纠正之后,全班齐读。之后我将错误较多的两个问题作为本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满”如何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呢?
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本首古诗学习的重点。它们都集中在在三四行古诗上,这两句的理解和感悟直接决定着整首古诗的理解,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将这两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中心问题加以探,使教学做到重难点突出。
三、主动探究,实现多维互动
我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想图画上的梅花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抛出后,我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交流。学生以小组形式从诗意、抓词谈体会、感情诵读三方面进行交流,其他小组以个人为单位相机补充。
在第一二行古诗的交流中,我相机抓住“朵朵”一词让学生闭上
8 / 11
眼想象他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读出“朵朵花开”的情景。同时抓住“淡”来引导学生体会出梅花的淡雅,读出墨梅的独特的魅力。
在第三四行古诗的交流中,我重点让学生体会的是“满”字,这刚好呼应的是课前预习作业中的错题。我出示“满”的三种义项让学生选择,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最后指导学生读好古诗。进一步思考作者除了梅花的清香,还想留下什么。
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我们力求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际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自由表达,自信交流,让自主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四、课外拓展,丰富文本内涵
谈到梅花,我相机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与梅花有关的资料。梅花的清香、雪白早很多古诗里都有歌颂,那么王冕的古诗是否也赞美梅花的香和白呢?这时我带着学生走进王冕这个人物了,了解王冕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墨梅》。
我利用互动课堂在线推送王冕的两则故事,让学生自由读故事,通过小故事来了解王冕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从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多次感情诵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一句,再来整体诵读古诗,揭示托物言志这一些写作手法之后,插播微课视频,回顾课前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学习,推送在线检测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9 / 11
之后我还拓展了几首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这几首诗分别是借什么事物抒发作者怎样的志向。由一首《墨梅》为依托,由一篇带多篇,群文并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而且让学生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后,学生对这种写作手法记忆深刻,同类古诗的学习他们会更轻松地把握古诗要表达的感情。
《墨梅》这首七言绝句,短短二十八字,言简义丰,透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认识了清香淡雅的墨梅,更重要的是认识了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王冕,而这种认识就在于对文本的拓展性阅读上,梅花的古诗、寓意、王冕的故事、微课视频以及最后几首古诗都大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内涵,让这首古诗意蕴更深厚。
五、在线检测,颠覆传统课堂
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全程无书本,全程运用平板电脑,三次在线检测的推送都是有的放矢,这三次在线检测分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带动了整个教学环节,也使本堂课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
、课前检测:学生通过教育云平台完成在线检测,教师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一题的得分率,有针对性地讲解易错题。这种检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学习,同时更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本堂课的重难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这种检测是必须的。
、课中检测:课堂上,教学到“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一行诗,教师相机出示“满”的三种义项让学生加以选择。此题也是预习作业中的错题, 再次回放,立意却不同,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诗文中
10 / 11
加以判断,有别于初次读诗的判断。这种检测是及时的。
、课后检测:学完古诗后,教师推送几个检测题,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接收题目并选择正确的答案提交,教师在互动课堂上及时看到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这种检测是有效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堂课的教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得益于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之间的互动,也得益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大胆与创新,更得益于学生在教育云和平板电脑上的运用。它颠覆了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呈现形式,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别样风采。
当然,这只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相信更多的尝试会带来更多的不一样的精彩。让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啊!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