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转型的演进与展望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中国经济转型有几个主要的阶段?
答: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步开始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根据市场化程度的发展状况,中国经济转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9年3月陈云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两个部分:计划经济部分、市场调节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利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确立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对中国经济转型路径选择的理论解读主要有哪些? 答: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家更加热衷于对中国经济转型的经验提供理论解读,其中影响较大的理论观点有以下三种。
(1)中国经济转型的组织结构解释
钱颖一等学者将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总结为传统体制的一种以区域原则为基础,多层次、多地区的“块块”结构(即“M型”经济),这样的组织结构为改革试验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情况的路子,并进行各种创新实验,进而导致各级地方政府相互竞争和相互模仿,从而使中国走上自发的市场化之路。
(2)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发展战略解释
林毅夫等认为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转轨。改革以前中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推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而改革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是改革“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使中国的资源比较优势能发挥出来。他同时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来加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展战略。同时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是采取了一条相对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渐进式改革道路。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3)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演进主义解释
麦克米伦和诺顿认为中央计划者不能解决必要的信息问题导致其缺乏效率。假使人类理性有限和人类具有干中学的本领,那么一切制度的生成都只能是基于演进的理性主义,而不是激进改革那样的建构理性主义。青木昌彦等人则认为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进化系统,其内部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着互补性,互补性越强,改革的成本越高。同时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的时候,即使总的方向已经确定,改革的结果和过程也会有很大不确定性,制度发展过程中还必然会产生出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给体制改革的推进带来政治上的困难,因此,渐进式改革方式更为可取。
3.比较激进式与渐进式两种转型模式。 答:激进式改革是指与俄罗斯式的道路联系在一起的,有时也特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俄罗斯推行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化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主要包括稳定化、私有化、自由化和制度化四个部分,它试图通过紧缩性货币、放开价格、全面推进私有化,通过释放和消除经济系统中积累的爆炸性矛盾来恢复经济系统的健康,在短时间内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但是“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实践带来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全面大幅度下降,物价迅速上涨,财政赤字急速上升,卢布不断贬值,人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
渐进式改革是一种相对缓慢的制度变迁过程,采取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改革路径。它强调通过增量改革、试验推广等手段,在旧有计划经济的体制框架内谨慎地、逐步地进行制度创新,在保持传统体制相对稳定运行的条件下,逐步引入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些机制,最终完成向新体制的全面过渡。
4.试述科尔奈关于经济转型模式划分的基本观点。
答:科尔奈从所有制改革的角度把转型划分为两种战略:战略A被称为有机发展战略,其主要任务是创造有利条件使私人部门由下而上地成长;战略B被称为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战略,其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快速地消灭国有制。
科尔奈对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得出,促进私有部门有机发展的战略A是正确的选择。中国、匈牙利和波兰的实践是战略A的代表,在这一过程中私有部门蓬勃发展和预算约束的硬化使企业经历了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过程,打破了企业间的债务链条,强化了金融秩序,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率的提高。战略B相对而言是一种次优的选择,因为如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得力,它很容易形成寡头垄断和特权统治相结合。俄罗斯是战略B失败最为典型的例子,在私有化过程中,大量的国有资产被转移到经理人员和特权官僚手中,而市场秩序和金融体系却遭受到极大的破坏,从而给社会生产力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5.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和“后华盛顿共识”? 答:(1)“华盛顿共识”指美国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之间所达成的“共识”。该共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南美洲经验的催化下形成的。1989年威廉姆森在《华盛顿共识》中,系统地分析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1990年,他又把“华盛顿共识”归结为:平衡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赤字;优化公共开支;优化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提倡资本市场自由化;建立可变动的有竞争力的汇率体系;走贸易自由化之路;吸引外国投资;推进国有部门的私有化;政府放松管制;明晰产权并保护私有产权等十个方面。
(2)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学家们在对“华盛顿共识”反思后得出了以下结论:转型中的稳定和有序是重要的;转型中竞争比私有化更重要;转型中的政府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转型必须重视市场制度的培育等等。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在“华盛顿共识”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构成了“后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提高社会储蓄水平;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合理地进行税率改革;加强政府对金融系统的监管;维持可浮动的竞争性汇率;加强市场制度建设;维护政府的权威;重视教育、文化和环境;强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等。
总的来看,“后华盛顿共识”对处于发展中的转型国家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没有给出一套清晰系统的答案。“后华盛顿共识”实际上更加强调根据本国国情的多样化发展道路。
6.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答: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转型在使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结构失衡问题却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
①地区收入差距明显。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而地区收入差距总体上却在逐渐拉大。
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与地区差距不同的是,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出现并趋于加剧的。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已成为世界上收入不平等较为严重的国家。
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改革之前的城乡收入差距主要归因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但1978之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发生了变化,城乡收入差距却并没有随之得到显著改变。与城市相比,中国农村社会面貌仍相当落后,人均占有公共品远远低于城市。
(2)需求结构严重失衡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消费、投资与净出口是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平衡发展。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着消费增长乏力的问题,最终消费率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2006年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已经降到50%以下,远低于一般国家70%~80%的水平。在国内消费需求不振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投资与外部需求的增长,资本形成率近年来始终在42%以上。
(3)产业结构发展滞后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也非常迅速,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0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即使和印度等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更为严重的是,2002年以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还在不断下降。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一方面当然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很大关联,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不仅会给中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承载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价值创造能力较弱,导致社会总财富增长受到制约。相对滞后的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到国家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在国际经济波动中影响本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4)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由于中国的工业化总体上是以高投资、高资源消耗为支撑,因而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污染损失极为巨大。由于中国从加工组装这个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加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发达国家通过外包转移到中国的主要是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型环节,也导致了中国能源的大量进口和污染的不断加重。
(5)金融发展相对滞后
面对日趋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国目前金融体系还相当脆弱,面对规模巨大的贸易和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跨国资本流动,中国的资本市场运行、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管理等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主要表现有:银行体系的融资效率不高;金融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金融工具品种开发不足,不利于投资与融资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与种类单一;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发育不足。
(6)政府间财政关系失衡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间的财权上收和事权下放,也恶化了落后地区政府的财政状况,导致地区间横向财政失衡。而省级以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的不彻底,上级政府把花费巨大、职能重要的公共服务项目下放地方,却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基层政府的财力紧张状况,形成地区间财政的纵向不平衡问题。财政分权体制引发的地区间的财政竞争,一方面会导致市场割据、资源配置扭曲,另一方面又会导致落后地区税源外流,加剧地区之间不平等,甚至引起落后地区财政不稳定等问题。
7.根据中国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论述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 答:经济转型过程是一个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断被界定的过程,也是一个政府与市场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中国正式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间并不长,因而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关系处理上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1)从一般意义上讲,政府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地干预,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包括对垄断权力的限制、提供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同时,政府还有责任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再分配来调整或影响财富的最终分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社会公平。
(2)具体到宏观经济层面,可以从经济运行实际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两个方面来理解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①就宏观经济运行来看,政府不仅作用于经济总量,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政府的市场型政策运作手段不仅要增大需求总量,而且还要调整供给结构。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来说,市场失灵现象远比成熟市场经济来得严重,这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很大空间,但由于转型背景下,对政府的规制同样也很不完善,政府失灵也较为普遍,很多时候,政府的介入不仅没有有效解决由于市场失灵而导致资源配置与财富的扭曲,相反却进一步加重已有扭曲或形成新的扭曲。
因此,在政府与市场边界划分上,关键是要对政府行为加以规范,在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前提下,实现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最佳结合。在目前的体制背景下,主要是建立一个实现科学发展的政绩评价体系,有效地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改善市场和政府两者的效率,推进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
②就宏观经济政策而言,在体制转轨时期,政府预算投资规模的大小,虽然已不能直接决定国民经济总量是否平衡,但政府预算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计划安排和调整,依然会在很长时期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直接和间接安排的各类投资仍强有力地影响着经济结构。而且政府的计划利率仍然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对信贷规模的计划控制则长期存在。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构建中必须要完善对各级政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能力和成效。
转型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中国渐进式转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把转型成本分摊在一个更长的时段里,而增强公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获得他们的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进式改革的阻力在不断地累积,潜伏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经济转型的最终成效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政府本身的转型是否成功。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