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1xx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xx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

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xx当时只统计10xx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xx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

一。当对10xx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xx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xx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

1 / 31

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因为满足xx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 1.B。 2.B。

3. (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xx,其比例为1

1。

(2)xx的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

2。

4. (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xx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

1. (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 / 31

2. 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

一。xx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xx、xx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

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xx,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 提示:xx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节《xx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问题探讨

提示:问题探讨的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二)思考与讨论

1. 提示:豌豆适于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有:(1)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高茎和矮茎,高茎高度在1.5~2.0 m,矮茎高度仅为0.3 m左右,易于观察和区分;(2)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获得杂合子;(3)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xx正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杂交实验,才能有效地从单一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3 / 31

才能对遗传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所以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一。

2. 提示:如果xx只是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因为如果研究n 对相对性状,将会有2n 个性状组合,这是很难统计的,也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问题,揭示生物的遗传规律。这也是前人在遗传杂交实验中留下的经验与教训,xx恰恰借鉴了前人的遗传研究经验,改变实验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 提示:如果xx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很难做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因为通过统计,xx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数学比例,这引发他揭示其实质的兴趣。同时这也使xx意识到数学概率,也适用于生物遗传的研究,从而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4. 提示: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可参考教科书对“假说—演绎法”的解释。

5. 提示:(1)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xx在xx大学进修学习时,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使他具有生物类型是可变的,可以通过杂交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等进化思想。同时xx还学习数学,使他受到“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门自然科学之中”的思想影响,产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的想法,使xx成为第一个认识到概率原理能用于预测遗传杂交实验结果的科学家。

(2)严谨的科学态度。xx对杂交实验的研究是从观察遗传现象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光是豌豆的杂交实验,他就没有局限于对实验结果的简单描述和归纳。

(3)勤于实践。xx在豌豆的遗传杂交实验研究中,连续进行了8年的研究,并且对每次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和规律。

4 / 31

(4)敢于向传统挑战。xx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思想,这是对传统的遗传观念的挑战。

(三)旁栏思考题

从数学角度看,(3∶1)2的xx为9∶3∶3∶1,即9∶3∶3∶1的比例可以表示为两个3∶1的乘积。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果对每一对性状进行单独的分析,如单纯考虑圆和皱或xx一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其性状的数量比是圆粒∶皱粒=(315+108)∶(101+32)=3∶1;黄色∶绿色=(315+101)∶(108+32)=3

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这无疑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3∶3∶1来自于(3∶1

2。 (四)练习 基础题

1. (1)×;(2)×。 2.C 。 拓展题

(1)YyRr ;yyRr 。(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

4。(3)YyRR 或YyRr ;4;如果是YyRR 与yyrr 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如果是YyRr 与yyrr 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

1。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5 / 31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1xx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xx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w53q1f69x97tl37kuug5o77k30e8m00qt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