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60例疗效分析
洪 静*江月霞*邓琤琤**
【摘 要】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的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常用方剂。美尼尔氏综合症是临床上的高发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疗效显著。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1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美尼尔氏综合症;疗效;中医药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的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常用方剂,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常用于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等,但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文献较少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血府逐瘀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6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排除颅内病变、颈椎病、贫血、低血压和其他疾病原因引起的眩晕。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经常合并有恶心、呕吐,持续数小时而不是数天,两次发作之间,眩晕完全消失;活动期(眩晕发作)和静止期(眩晕消失)分界明显。②发作期可见水平型眼球震颤。③前庭功能减退。
1.2 6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8岁,23~30岁 2例,31~40岁 5例,41~50岁 35例,51~60岁 10例,61~
70岁 7例,71~72岁 1例。
1.3 60例中治疗周期最长2个月,最短2d,平均治疗期31d。
1.4 治疗前经西医治疗3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18例,中医治疗8例。5例为第一次发作。
2 临床症状
2.1 60例患者全部以突发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其中42例伴有呕吐,47例伴有耳鸣或耳聋,38例伴有头痛,49例伴有心悸。
2.2 发病前头晕头痛者37例,有外感症状者18例,失眠多梦者35例,劳累过度者23例。
2.3 舌体淡苔白或腻者34例,舌苔黄腻者33例,舌暗苔紫暗者7例,脉濡滑者26例,脉沉细者43例,脉浮缓者18例。
2.4 发作期规律性水平型眼球震颤者32例,发病后血压偏低者28例,发病后血压上下波动者7例,发病后血压偏高或高者39例。
3 治疗方法
方用血府逐瘀汤:当归 9~12g、生地 9~15g、桃仁 3~7g、红花 10~15g、积壳 5~10g、赤芍 6~10g、柴胡 6~10g、川芎 6~10g、牛膝 10~15g、桔梗5~10g。临症加减:头痛加独活10g;呕吐加赭石20g;耳鸣、耳聋加苍耳子10g、石菖蒲6~9g、五味子10~15g;失眠多梦加枣仁 10~15g、远志 10~15g、心悸加琥珀 10~15g、白术 9g、黄芪 15g。
上方水煎服,1剂/d,水煎2次/d,共取汁400mL,分2次服用,服用200mL/次,每7d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继续服药开始下个疗程。
4 治疗效果
4.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显效:治疗1~3个疗程,患者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及耳鸣、耳聋等症状消失,站立行走自如,听力检查正常,随诊半年未见复发。②有效:治疗1~3个疗程,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及耳鸣、耳聋等症状消失,眼球震颤消失或基木消失,站立行走自如,检查听力正常或提高,半年内虽有复发但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治疗3个疗程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体征及检查无明显改变,且1个月内复发。
4.2 60例患者中,显效4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5 典型病例
朱某,女性,40岁,2013年10月3日初诊,因连续多日熬夜在7d前突发眩晕,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不敢视物,呕吐,左耳耳鸣,发病即被送至二附院住院治疗7d,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现左耳听力欠佳,耳中鸣响持续不断,影响睡眠,头目眩晕,无呕吐,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既往无其他疾病史。 一般望诊:左耳鼓膜内陷;一般闻诊:左耳听力下降,脉弦细,舌淡苔薄微黄。 给予处方:当归 12g、生地 15g、桃仁 6g、红花 15g、积壳 9g、赤芍9g、柴胡 9g、川芎 10g、牛膝 12g、桔梗 6g、石菖蒲 9g、五味子 6g、黄精15g,水煎,1 剂/d,两次温服。
诊后观察:当夜患者2次服药后,睡前自觉头目眩晕缓解;继服3d耳鸣缓解,至9d听力恢复正常,继服2d停药。近日回访,未见复发。
6 讨论
美尼尔氏综合症属中医“眩晕”范畴,眩晕多属慢性疾患,患病率约为5%,在耳鼻喉科门诊占7%[2]。其以耳源性眩晕为主要表现,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