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校长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作者:李其进
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第07期
奥雷利奥·佩西在《未来的一百年》中指出:“未来不再是‘现在’的继续,而是‘现在’的直接结果。”这意思就是说,未来不是未来人创造的未来,而是由现代人创造的未来。同样可以认为,未来校长的发展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在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实践中就已经孕育着未来校长发展的因素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既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提供无限广阔的活动舞台,又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校长是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过程而发展的,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是实现教育现代的必由之路。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校长现代化,校长现代化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这一。面对课程改革的推进,校长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练好“内功”,树立自身形象
1.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带给校长的第一重挑战就是创造改革的条件,即在社会观念滞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的条件下,以课程的改革去促进相应的观念改革与体制、机制的改革,也就是说以课程的改革促进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传统的人才观念与评价标准,在广大的校长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在课程的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强烈的质疑,甚至是抵制;同时习惯统一要求的教育工作者也会对弹性化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难以适应或不以为然,多样化的课程与学习的选择机会,又会使学生、教师感到手足无措或难于割舍。面临诸多的新难题,迫切要求校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做到“四面出击、内外协调”,努力推进改革,改变社会、教师、学生及自己的观念,设计一套课程改革方案,选准突破口,同时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的勇气,真正发挥学校“灵魂”的作用。 2.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校长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校长借以展翅高飞的工具。对课程改革,校长不仅应该有博大精深的知识,而且要把这些知识组成一个合理的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自己有综合型、通才型的知识结构。学校管理活动是一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要求校长在管理中渗透课程改革的精神,合理利用课程改革赋予自己的自主权、调整权,把管理与科学、管理与研究、管理与创新、管理与实践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艺术化。另外,校长还应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知识素养,把计算机应用于学校的工作,发挥计算机转释、评价、表述、沟通等功能,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