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探究其形成和发展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到了现代辩证的自然观。最后发展为当代的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本文从自然观的基础,其基本思想出发,对其产生和发展还有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法;马克思主义
引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现代对自然界比较科学的看法,研究好其来源历史,有利于增加对自然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也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自然观的发展,加深对其的理解,有利于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文
辩证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我们将会从自然观的含义,自然观的性质,对它的基本思想特征和自然观的基本知识来讲起,进而研究其起源,产生和发展。进而对自然观进行剖析,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自然观
1)什么是自然观
据我们所知道的,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观点或看法。不过,自然观不是人们对自然界具体方面的看法或具体看法,而是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对自然界各个方面的具体看法, 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内容。[1]
自然观是多元的。事物本质具有多侧面性, 自然界有其物理学上的本质,也有其生物学上的本质等等。因此,反映人们对自然界本质看法的自然观是多元的。诚然, 在多元化的自然观中,其地位是不均等的。一般地说,从哲学角度所形成的自然观是比较根本的。不过,从哲学角度所形成的自然观也不是只存在一种形式。譬如,既可以从本体论的角度形成自然观。也可以从认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形成自然观。自然观的多元化,并非主张自然观上的相对主义。不同的自然观可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本质认识的不同侧面,它们是相互补充的。揭示自然观的多元化, 有利于对自然观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认识的结果,是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但作为哲学的自然观,却并非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认识”,因而并非仅仅是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体系。自然观的对象不直接就是自然界,而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自然观的基本问题。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不仅包含着认识关系,而且包含着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因此,所谓自然观,实际上是既包含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解释和理解,也包含着人们从自身出发对自然界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态度。[2]认识仅仅是人们对外部自然界的主观反映,而解释却是以人们的生存需要为基础的,是包含了价值选择于其中的对自然现象的解说。这样,自然观所关注的就不是那种与人没有关系的“自在自然”,而是同人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自然。因此,自然观是以人的眼光,从人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出发对自然界的理解和实践态度,其功能是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个解释自然的最高原则、利用
自然的最高的根据和尺度以及对待自然的合理的实践态度。可见,自然本体论把自然观简单地归结为对自然界的认知关系是片面的。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此外,20世纪以来在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巴比仑,印度河流域的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先后形成了奴隶制社会的科学文明。原始技术和发明,显示出人类的力量,但生产水平的低下,并且没有科学的知识。只有依靠宗教和迷信来对自然进行解释,从而有原始宗教自然观。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前7世纪-5世纪,为古代朴素的辩证自然观时段。伴随着古代科学的萌发,古代自然观也在慢慢的形成。[3]
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源,泰勒斯认为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是“气”赫拉克里特认为是“火”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土、水、气、火)。而对于自然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自然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生长着的事物的生成;二是指生长着的事物所从出的内在的东西;三是指天然物体原初的运动之根源,它就在物体的自身中。
但这种朴素的自然观有许多局限性:这种自然观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总画面的一般性质,但无法具体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是当时还缺乏足以将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
知识;这种自然观对构成自然界总体的部分和细节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自然也就带有很大的模糊性。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
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用猜测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缔造自圆其说的理论。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了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在哲学上,古代朴素辩证法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在科学上,古代朴素辩证法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如,古希腊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巴门尼德的充实说、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先后发展成哥白尼-开普勒的日心说、道尔顿的原子论、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6世纪,近代开始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应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科学为自然观的基础,首先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思想运动。并且自然科学从首先是哥白尼革命,日心地动说。这不仅标志着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以来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实现了自然观念上的根本变革。而牛顿的贡献是: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统一在相同的物理定律之中,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近代哲学家非常自觉地从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吸取养料,把科学的需要、科学成果作为建构哲学理论的动力。近代自然观的发展,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决定的。
正是通过近代科学如此全面地和大踏步地进展, 才使人们从各个方面不约而
同地汇聚成为关于自然界的一种根本观点,即新的自然观,自然界不仅是独立自主的,而且它具有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神的一直为转移的独立自主的客观规律。[4]换句话说,自然界是一种受确定的,精确的和最简单的基本定律支配的自在世界。进而, 人们认识到, 要驾驭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首先认识自然, 做到
自觅地利用或运用自然界的规律。这一自然观的特点在于, 它主要是在自然科学大量地和不断地解开自然之谜的基础上达到的。或者说, 它是无数自然科学成果总和的精神实质的一种自然升华。没有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就很难设想能彻底破除人们对于神的迷信以及对常识的依赖。因此, 在把只包括然科学而不包括社吞科学衣内的科学称为狭义科学的意义上, 我们称这种自然观为“狭义科学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摈弃了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
测性,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上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使得自然科学得以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会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归结于机械运动形式。其局限性在于:否认了无机界与有机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运动形式之间的本质差别;坚持机械决定论,否认偶然性;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力的推动。[5]形而上学性,并且具有不彻底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和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自然观也在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为星云说,地质的“渐变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律。而对于自然哲学的思想渊源,其中黑格尔认为自然哲学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接受和改造自然科学提供的材料,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在于范畴的转化。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包含了许多天才的思想,如论证了空间、时间、运动和物质的统一,提出了物质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猜测到最简单的生命是从化学过程中产生的,等等。但黑格尔的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