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第3章-效用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根据上面两式,可得出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为:

MRSXY?MUXPX? MUYPY所以说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的比率是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5.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三个假设公理是什么?(武大2003研)

答:根据消费者偏好某一个商品组合,而不喜欢另一种商品组合,以及消费者对其所消费的商品组合间的关系的安排,西方经济学者提出了三个基本的假设。这些假设被称为消费者行为公理(axiom of consumer behavior)。

(1)完备性(completeness)或顺序性(ordering)。消费者总是有能力将多种商品的组合,按照其偏好大小而顺序排列和比较。

在这一公理的假设下,消费者对任何两组物品A与B,必须有能力辨别其偏好A优于B,或B优于A,或两者偏好相同,且此三者中只有一种状况能成立。

(2)传递性(transitivity)。假如某消费者面临A、B和C三个商品组合,消费者在商品组合A和B之间更偏好A,在B和C之间更偏好B,则该消费者在A和C之间就更偏好A。

在这一公理的假设下,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例如,某甲偏好西瓜优于香蕉,且偏好香蕉优于橘子,则我们判断某甲偏好西瓜优于橘子。但是世界上并不是任何一件事皆具有传递性的。例如,某甲喜欢乙,而乙喜欢丙,则不能断定甲喜欢丙;还有下棋也一样,如甲赢乙,且乙赢丙,则不能说甲一定赢丙。

(3)非饱和性(non satiation)。在非饱和状态时,消费者对愈多的物品其偏好愈大;即消费数量愈多,所获满足愈大。

在这一公理的假设条件下,若消费者达到饱和状态或超饱和状态(厌恶)时,消费者不愿再消费,否则他一定不是有理性的人。一般所设定的假定是未达饱和状态前所做的分析。

以上三个公理性假设构成了现代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它们并没有阐明消费者偏好本身,但它们的确使得这些偏好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

6.商品价格下降通过哪些途径影响到该商品的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并据此区分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武大2003研)

答:(1)商品价格下降通常由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该商品的需求,不管商品是正常品,还是一般的劣等品,或是吉芬商品,商品降价后的替代效应表明办要该商品降价,就会用该商品替代其他商品。在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同一方向上起作用,商品降价后需求量增加。但吉芬商品在商品降价后,需求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2)对于正常品而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同一方向上起作用,表明在商品降价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都是正值。总效应必然大于零,表示商品降价后需求量增加。对于一般的劣等品而言,虽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但是在绝对值上替代效应仍然大于收入效应。商品降价后正值的替代效应在绝对值上大于负值的收入效应,总效应仍然大于零,表示商品降价后需求量也是增加的。只有那些特殊劣等品,即吉芬商品降价后,不仅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而且在绝对值上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导致商品降价后总效应小于零。这表明商品降价后,需求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7.简述效用最大化原则。(首都经贸大学2001研) 答:就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购买选择而言,消费者的均衡指在商品现行价格和不变的消费者收入的条件下,消费者不愿意再变动购买量。一般假定消费者的行为目标是求得效用的最大化,或求得最大的满足。消费者的均衡建立在这一假定基础之上。

消费者如何才能获得效用的最大化呢?要想获得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必须按照下列原则调整自己的购买量:在既定的收入与商品价格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分配他在各种商

品上支出的原则是使得他花费在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这一条件可以表示为

其中MUi(i?1,2,?,n)表示任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Pi(i?1,2,?,n)表示任一种商品的价格。

若消费者所购买的是两种商品,则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MU1P1?MU2P2???MUnPn ①

MUXPX?MUY?PXPY ②

②式的均衡条件也可以表示为

MUXMUYPY ③

③式左端为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右端为市场的客观评价。要达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必须使自己的主观评价与市场的客观评价相一致。

8.为什么说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人大1999,2000研) 答:消费者要想获得效用的最大化,消费者必须按照下列原则调整自己的购买量:在既定的收入与商品价格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分配他在各种商品上支出的原则是使得他花费在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这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这一条件可以表示为

MU1/P1?MU2/P2???MUn/Pn

Pi(i?1,2,?,n)表示任一种商品其中MUi(i?1,2,?,n)表示任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的价格。若消费者所购买的是两种商品,则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MUx/Px?MUy/Py

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追求最大效用结果,可从图3.6中看出,通过连续变动的价格,得到类似于E的一些点。连续这些点便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图中只给出了A、B点,需求曲线是通过连接A、B两个点得到的。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于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图3.6 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需求曲线

9.某人有收入R元,欲购买商品x,请分析他的购买决策是如何做出的,推导出x的需求曲线,如果坚持认为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他的效用函数具有什么形式。(清华大学2005研)

答:(1)可以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x的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3.7(a)。

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图3.7(a)中,在均衡

1点E1,商品1的价格为P11,则商品1的需求量为X1。在均衡点E2,商品1的价格由P11下

1降为P12,则商品1的需求量X1增加X12。在均衡点E3,商品1的价格进一步由P12下降为P13,

则商品1的需求量由X12再增加为X13。根据商品1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1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1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一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这便是图(b)中的需求曲线Xl=f(Pl)。在图3.7(b)中,横轴表示商品1的数量Xl,纵轴表示商品1的价格Pl。图(b)中需求曲线Xl=f(Pl)上的a、b、c点分别和图3.7(a)中的价格一消费曲线上的均衡点E1、E2、E3相对应。

图3.7 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货币边际效用设为λ,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即λ不变,则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U(x) +λy,此效用函数是拟线性的。

10.我国许多大城市资源严重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用经济学的原理为此设计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东南大学2002研) 该方案:

(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 (2)对生产资源配置有何影响? (3)对城市居民的收入有何影响?

答: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许可得到缓解或消除。

(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

在图3.10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OP1提高到O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Oq1下降到Oq2。于是,消费者剩余从?P1AC减少为?P2BC。

图3.8 自来水的需求曲线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途径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

(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异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对此,可以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11.消费者参与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用序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用数学表达式及图形说明)(重庆大学1999研)

答:(1)消费者参与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是在一定收入的条件下达到欲望满足的最大化。 (2)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品的价格之比。

P1,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P2(3)如图3.9所示,消费者的预算线方程为AB,其斜率为?P1P2,即商品1与商品2的

价格之比的相反数。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为CC′。无差异曲线CC′恰好与预算线AB在点E相切,从而实现了在既定预算约束下消费者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因此,E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在E点,有:MRS12?P1P2。

图3.9 消费者均衡

12.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吉芬”矛盾。(天津财经学院 2000研) 答:(1)“吉芬”矛盾指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即价格越低购买得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得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关系。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因此被称为吉芬商品。

(2)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而收入效应则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

(3)作为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但是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13.作“价格-消费曲线”图,论述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并推导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中南财大2005研)

答:(1)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而且度量也是没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即消费者对所有的商品组合具有偏好次序。同时假定,偏好具有完备性、传递性、非充分满足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可以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的效用等级。无差异曲线具有斜率为负、两两不相交、凸向原点等特征。其中,边际替代率递减是序数效用论中的一条心理规律。

在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可以得到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具体以图来说明价格-消费曲线的形成。

在图3.10(a)中,假定商品1的始初价格为P11相应的预算线为AB,它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1。如果商品1的价格再由P11下降为P12,相应的预算线由AB移至AB′,于是,AB′与另一种较高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均衡点E2。如果商品1的价格再由P12继续下降为P13,相应的预算线由AB′移至AB″,于是,AB″与另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3相切于均衡点E3……,不难发现,随着商品1的价格的不断变化,可以找到无数个诸如E1、E2和E3那样的均衡点,它们的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线。

图3.10 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和分析

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分析图3.10(a)中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1、E2和E3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均

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1的价格与商品1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是:在均衡点E1,商品1的价格为P11,则商品1的需求量为X11。在均衡点E2,商品1的价格由P11下降为

1增加X12。在均衡点E3,商品1的价格进一步由P12下降为P13,P12,则商品1的需求量X1则商品1的需求量由X12再增加为X13。根据商品1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1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1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一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这便是图3.10(b)中的需求曲线Xl=f(Pl)。在图3.10(b)中,横轴表示商品1的数量Xl,纵轴表示商品1的价格Pl。图(b)中需求曲线Xl=f(Pl)上的a、b、c点分别和图3.10(a)中的价格-消费曲线上的均衡点E1、E2、E3相对应。

由图3.10可见,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尤其是,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14.利用效用论有关原理,说明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北大2001研)

答:(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负效用指某种东西所具有的,不但不能给人们带来某种欲望的满足,反而给人们带来了不舒适或痛苦的能力,如垃圾、废气一类物品。负效用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因为不同的消费者在消费同一商品时得到的效用量或者达到最大总效用时的消费数量可能不同。在西方经济学中,人们一般用负效用和效用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的行为或者社会总体的福利。

(2)劣等品指需求量随收入变化而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增加其需求量反而减少的商品。对于劣等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根据经济人假设,消费者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若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则消费者从任何一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都是负效应,则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只会选择不消费,而这是不现实的。因此,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

15.试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人行1997研) 答:(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的投人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出现递减的规律。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

(2)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在更大程度上是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让亿万农民富裕起来,但只要还有70%左右的农业人口,守着极其有限的耕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出去,滞留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在近十几年农村的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利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第3章-效用论

根据上面两式,可得出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为:MRSXY?MUXPX?MUYPY所以说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的比率是消费者的均衡条件。5.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三个假设公理是什么?(武大2003研)答:根据消费者偏好某一个商品组合,而不喜欢另一种商品组合,以及消费者对其所消费的商品组合间的关系的安排,西方经济学者提出了三个基本的假设。这些假设被称为消费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vvpv3jzdl6rgfk15sw18xzko02xoc00fz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