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一、多选
1.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abcd)。
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 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
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 D以上都对
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
A加强学校教育 B开展在职培训 C网络媒体宣传 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3.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 abcd)。
A厄尔尼诺 B干旱 C洪涝 D雷暴
5.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bcd)。
A更具有科学性 B更具有全面性 C更具有可操作性 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
1 / 9
页眉 6.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bcd)。 A大气环境 B水体环境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7 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BCD)。 A理论障碍 B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制度障碍 8. 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ABCD)。 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 D以上都对
9.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10. 水污染主要来自( abc)。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废水 D人畜粪便 11. 低碳经济是以(abc )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A低能耗 B低污染 C低排放 D低效率 12.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bcd)。
2 / 9
页眉 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
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
13. 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ABD)。 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设备技术
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14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BCD)。 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 C限制开发原则
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15. 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CD)。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 16.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不包括(BD)。 A认知性 B持续性 C可操作性 D强化性 17.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ABCD)。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
3 / 9
页眉 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 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D以上都对
18. 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ABCD)。
A复杂性 B广泛性 C潜在性 D累积性 19.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ABCD)。 A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氢能经济 D生态经济 20. 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未来10年内实现碳减排预期目标的有效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BC)。 A制定碳排放标准 B开放碳交易市场 C设立碳排放税制 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
21.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AD)。 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 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22. 富营养化是由于(CD )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A氢 B氧 C氮 D磷 23. 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BC)。 A生产的低碳化 B分配的低碳化 C消费的低碳化 D投资的低碳化
24.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AB)。 A经济系统 B社会系统
4 / 9
页眉 C生态系统 D环境系统
25.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包括(abcd)。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26 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abcd )。
A水电 B生物质能 C太阳能 D风能 27.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abc)。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28. 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abcd)。
A构建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 B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C构建低碳产品认证体系 D构建碳排放约束机制 29.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bc)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西安
3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科技政策支持包括(abcd)。 A加大科研投入资金 B制定技术导向目录 C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D完善科技法规
31. 以下有关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论述,正确的是(ABC)。
A要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 B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 C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D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低碳产业可拖后发展
5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