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精品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确保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是摆在大学生面前最实际和迫切的问题,也是毕业后职业生涯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的起点。当前大学生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是提升自身就业能力,而如何提升自身就业能力,需要依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会为人处事和提升自身适应力和抗挫折能力等诸多途径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再结合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为职业生涯创造一个相对完美的开端。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形势;就业能力
一、 大学生就业之基本素质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作用下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或基础条件,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发展方向的准备状态或心理活动潜势。它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对于就业而言,素质可以认为是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从事社会上任何职业都应具备以下六个要素:
① 服务社会。从事任何社会职业都必须树立和奉行“服务社会”的宗旨和信
念,这也是职业人基本职业素质的基础;
② 学术理解。职业人对所从事职业的学术背景、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有所理解
和把握;
③ 社会实践。实践技能的形成,除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外,主要依靠经验的积累; ④ 决策技能。一般来说,人体系统或社会系统基本上都是复杂系统。复杂系统
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协同性和非平衡性等特征,任何社会职业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复杂性表现。复杂情况下的优化选择,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需要有经验的积累和远见卓识的智慧,因此,决策技能是高层次的职业素质; ⑤ 经验学习。经验具有非线性和个性特征,经验学习不同于程序化学习,主要
依靠感悟乃至顿悟;
⑥ 团队精神。一般的职业均有自己的职业团体,豁达的态度和合作的能力是职
业人必备的,职业人应当融入自己的团队,以团队的规范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2
【精品文档】
上述六要素是拥有良好就业能力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应从就业目标的角度出发,检视自我,弥补不足,完善自我 ‘
二、 大学生就业之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一
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并引起了政府、社会各界、高校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就我所知,当今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下:
1.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749万人,比2014年的727万多22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02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今年预计则增至765万人。
2. 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 大学生能力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 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对实验设备等硬件条件要求不高的专业,高校开设超额,而对于一些“热门专业”,不少学校是没有条件也要开设。 ? 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
3. 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强调工作经验;
? 下岗企业白领进入就业市场,冲击毕业生就业;
? 非主流就业渠道竞争激烈,一部分学生开始挤向非主流就业渠道,如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
? 出现了本科生竞争高职生甚至中职生岗位的现象。
4. 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 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 大学毕业生就业80%以上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或大企业、大公司、公立学校;
? 有些大学生宁愿等待,不愿到欠发达地区, 到企业工作。
三、 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之提升对策
根据以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六个基本素质[1]要求,我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1. 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3
【精品文档】
(1)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训练计划,全国每年都举办“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这为我们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般而言,高等院校对其办学定位主要分为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两种。“学术型人才”具有理论探索、科技创新的研究兴趣,主要承担发现规律与创新知识的重任,需要具有较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高水平的研究探索能力。学术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和研究探索能力是“学术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应用型人才”则能将发现、发明、创造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综合应用知识、复合能力、开拓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必备要求。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既能奠定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培养科技学术研究的能力,又能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完成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2)认真做好毕业实践实习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去实习单位搜索资料 调查研究和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等环节,是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并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总检验和总体训练。凡是重视这一环节的同学,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工作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得到加强。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和科研,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体现它的价值,进一步增加自己的专业兴趣,更能为求职积累资本,成为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学识的手段。在实习活动中,带着毕业设计的任务到实习单位认真调查研究,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接受老师的指导,同时要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使自己的设计更有新意
通过毕业实习,将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和掌握实际生产中的生产流程、工艺原理和技术要求,为今后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走向职业岗位作好充分准备。
2. 踊跃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它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和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并完善自己。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亚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在参与校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