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困生”自信心策略
概要:自信心的培养只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一方面,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很多方面要认真去探讨和学习。“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目的就是让学生如幼苗一样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相信“学困生”会变成我们心目中的优秀生。
作为教育者,笔者认为老师的帮助是非常重要和必要,也是非常的关键,而且要及时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大声说出:“我不比别人差,我能行!”
老师对“学困生”的认识到责无旁贷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分析,笔者认为转变学困生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培养“学困生”的一些看法。
一、首先对“学困生”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
“学困生”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自卑、孤独、压抑、自闭、内向、胆小、多疑、撒谎、紧张、害怕,不合群。在分析他们的这些表现,笔者特地对班上的“学困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如,小威学习成绩差,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倒数第一名,作业每次都不完成,上课不专心听讲,爱撒谎,和老师谈话紧张,说话不完整,表达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决定从家庭情况上了解。笔者联系了他的家长,并对他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他的生活背景是,父母都远在外地打工,家里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交流,最多的就是在电话里问问考试成绩怎样,当听到不及格或在老师的沟通中,只有换来的是一顿骂。其实父母对小威的期望都是很高的,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但对他的教育方法就是简单粗暴,非打即骂,在严厉的喝斥下,小威的生活、学习、内心都非常苦闷,无处诉说,长期这样就形成了孤独漠然的性格特点。而且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对孩子只有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在学习上根本帮不上忙,从一开始就没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开始就没有养成回家做作业、读书、复习、预习的习惯,作业不会做也没有人帮忙辅导,遇到不想做作业时也没有人监督和指导。
在班级上,小威总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完成、迟到、放学后不回家。有时老师问科代表谁的作业没有做完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不用检查都知道是小威的作业没有做了。”班上的这种歧视导致小威自卑、自闭、排斥在学生的学习群体之外了。让小威不愿意、不敢、最主要的也没有信心和同学们交流和交往。这样 ,可想而知他的内心孤独。在个人的交往情况上:因为喜欢随便拿别人的学
习用品,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放学后又不直接回家,且跟学校附近的一些不喜欢的同学在游荡,并染上不少坏习惯。
笔者认为,小威因为从小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娇气,怕困难,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懒惰情绪明显。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缺乏自信心,因为学习成绩差,虽然心里出想期望考上好的成绩。在每次的练习中,他首先想的是,“这道题是不是这样做呢?”“这样做对吗?”“对不对?”“我能做对吗?”或者有时明明是做对了,但又不相信自已做的是对的,看到别的同学用不同的做法,马上又照别人的做法抄出来,这些表现明显是对自已一点的信心也没有。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努力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1.自信是一种反映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个人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有明显超强自信感的人其成功机率大大地超过自我否定很明显的人。正如范德比尔特说的那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个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才是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有自信心呢? 2.对自己的再认识。用名人的故事来让学困生对自己有个重新的认识,例如,《小泽征尔的故事》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稍做准备便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都声明乐谱不会有问题,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声音刚落,评判席上那些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音乐指挥家,在三名选手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权威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听了这个故事首先让“学困生”大声说:其实我并不别人差,我也能行。
3.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
在“学困生”的自信心的培养中家庭角色最为主要。家长的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起到潜移转化的作用。所以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自信心起到模范作用。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上,便学会自信。所以只有表扬、激励,才能产生上进的动力,培养自信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表扬与鼓励。欣赏引导比直接批评处罚效果好成百上千倍。家长要经常自问:你是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熟悉孩子吗?理解孩子吗?你有没有真正的关心过孩子,有没有走进过孩子的内心。是不是以为给了孩子爱就行了,是溺爱吗?也就是家长也要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才能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上有所帮助。
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对“学困生”有直接影响到他们自信心的培养。笔者认为首先在课堂上尽力营造和谐、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老师要做到的是在教学态度上对“学困生”真诚的喜爱和最主要的是体现对学困生的信任。要经常说:“相信自己”“你能行”“来,大胆地做,他们也是这样做对的”“其实你不比别人
差”,让“学困生”在不知觉中受到感染,增强自信。反过来如果教师对“学困生”冷嘲热讽,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失望、抵触、甚至绝望和自我堕落。这就是有时校长说的一句狠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从某个角度来理解那就是说:老师,你的教育教学方法可能不对了!要反省反省了。课堂上可能“学困生”没有完全听明白,或者一点都还没有听懂,这也是不奇怪的。所以在课后,教师要加倍地对学生关爱,多做一些辅导和指导以及启发,在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下让学困生树立起信心。
4.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贵在于坚持
其实,做过“学困生”转化的教师都知道,教育是一种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达到目的的,自信心的培养要经历增强、反复、稳定。“学困生”在自信心的培养中肯定要出现反复多次,重复不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达。对此,我们要有耐心和坚持。做到不惜时间、力气地反复强调,而且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方法和目标。只要做到持之以恒,使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地得到增强和巩固。
自信心的培养只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一方面,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很多方面要认真去探讨和学习。“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目的就是让学生如幼苗一样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相信“学困生”会变成我们心目中的优秀生。
参考文献:
[1]郑令峰,常非.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J].读与算·教師版. [2]严丽,宋鲜花.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J].时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