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分析报告
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伦佐·皮亚诺&理查德·罗杰斯)
摘 要:本文分析了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思想及方法,从建筑思潮与流派方面分析建筑设计特点以及两位建筑师的设计手法。探讨在那一时代背景下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是如何在多种建筑思潮与流派中出现并独树一帜,获得成功。思考在多元化的今天,我
1
们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各种建筑思潮与流派,从而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学习建筑,用辩证的思想看待各种建筑风格。
关键词:建筑思潮与流派;高技派; 设计手法; 文化
Center Georges Pompidou
( Renzo Piano & Richard Rogers)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enter Georges Pompidou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 and metho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Tends and Isms and two architects design gimmick. Discuss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Center Georges Pompidou is how to appear in a variety of architectural Tends and Isms and unique and successful. Thinking in today's diversified, with a kind of what kind of attitude should we do with all kinds of architectural Tends and Isms, with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building, with the dialectical thought of looking at a variety of architectural style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Tends and Isms; High Tech; Design Methods; Culture
一、 引言
如果卢浮宫博物馆代表着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便是现代巴黎的象征。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作于标新立异的现代建筑,不同于传统的欧式建筑,曾经备受非难。然而现在,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艺术中心,而且成为巴黎的一大名胜,它参观人数已远远超过了埃菲尔铁塔,居法国首位,已成为现代巴黎的象征。它同时打破了文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模式,突出文化与科技之间的联系,是现代建筑中高技派的最典型的代表作。
二、 正文
1、设计师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1937年出生于热那亚一个建筑商家庭,1964年毕业于米兰理工学院。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重视材料的运用。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英国建筑师,1933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以“高技”设计知名。罗杰斯在在前期一直对于占据统治地位的“国际式”风格的千篇一律强烈不满,也不赞同后现代主义的古典复兴、折中主义和装饰主义,对于以钢、钢结构为代表的工业材料、工业结构和构造情有独钟,主张以最新科学技
2
术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 2、设计背景
在1969年,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为了纪念带领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于是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经过国际竞图,最后从600多个参与竞图的团队选出一个做为兴建的建筑造形风格。但是因为乔治·蓬皮杜于1974因癌症逝世,所以建筑于1977年1月31日完工启用后就命名为“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来纪念他。 3、建筑概况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全名为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座落法国巴黎市中心区,距卢佛宫和巴黎圣母院各约1000米。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见附录图1外部环境图)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建筑表面面积:约90,000平方米;体积:430,000立方米楼层高度:共8层,其中6层为地上建筑;共166米长,42米高,60米宽室内面积:每层7,500平方米的巨大平台;2000年1月1日维修后重新开放,增加了8,000平方米的空间。建筑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是现代建筑中高技派的最典型的代表作。又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历时五年完工,于1977年2月开馆。 4、高技派
所谓高技派,是指在建筑形态和空间上通过表现先进科学技术、以求最大限度发挥建筑技术审美价值的建筑流派。在当代众多建筑思潮与流派中,高技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高技在建筑设计里一直存在着。在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包括建筑结构在内的建筑技术始终没有取得独立的审美地位,建筑师长期醉心于形式构图和外观装饰的推敲,建筑技术只是建筑师艺术构思的形而下的手段。技术美学作为一种体现工业时代精神的崭新美学维度,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飞跃发展和建筑审美观念现代化变迁的产物。经过技术美学的孕育与诞生以及“阿济格拉姆”与“新陈代谢”派的推动与发展,高技派继承了现代主义的技术美学思想,并将其发展到了极致。现代高技派建筑师在处理功能、技术和形式三个建筑基本要素的关系上时,把建筑结构、设备等技术因素与建筑形式画上等号,先进技术作为高科技时代的形式和装饰,在建筑形态和室内设计中刻意表现出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便是当代高技派的一个典
3
型代表作。 5、建筑分析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这个方案设计中,建筑只占了可用面积的一半,另一半地皮全部用来当做前院使用(见附录图4总体模型图)。蓬皮杜文化中心门前的空场地呈坡形,可容纳自发性的娱乐活动及露天表演。建筑上使用了德国人马克斯·门格林豪森发明的由标准构件、金属接头和金属管组成的“MERO”结构系统,金属管构架之间距离3米,形成跨度达48米的没有任何支撑的自由空间,创造出巨大的可供展览和表演的通用室内空间。在细部处理上,桁架梁与柱子的套筒式接头(见附录图9材料细部图),桁架梁同柱子的相接不是一般的铆接或焊接而是用一种特殊制作的套筒套到柱子上,再用销钉把它销住。同时通道和功能设施都在外面,使其有了宽敞的内部空间,每一层都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没有柱子,没有管道,没有楼梯也没有墙,除了法律规定必须有的防火帘,必要时可以从天花板降下以外,唯一有墙环绕的地方,就只有卫生间和办公室,而它们又都是可以移动的。在里边人们可以不受架构的限制,自由活动。设计师赋予了人们最大的自由度。同时,把内部设施搬到外面,空出大量的空间。
整座建筑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公共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同时,中心还专门设立了两个儿童乐园。 一个藏有2万册儿童书画的“儿童图书馆”,里面的书桌、书架等一切设施都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置的;另一个是“儿童工作室”, 4岁到12岁的孩子都可以到这里来学习绘画、舞蹈、演戏、做手工等。在工业美术设计心中,主要通过各种展览会和图书资料向观众介绍有关市政建设、生活环境及各种工艺产品的发明和创造情况。同时还向观众提供各种日常消费品的资料与咨询。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专门介绍20世纪以来的西方各种造型艺术。
建筑物的底层是一个大通间。3层以上是现代艺术展览馆部分,在几层的展厅中,各种现代艺术派别都有代表作品展示。 由于3-6层内部已构成一个通用空间,所以除了外门,各层内部没有任何内门,交叉的隔板墙使内部组成了复杂的流动空间。在第6层的西面有一个屋顶平台,中间是长方形的浅水池,周围构架与人物倒映池中,十分生动。池面中间还浮现一块石板,上面放着两个人物雕像,那是英国著名艺术家亨利.摩尔的作品,点缀在水池中间在开阔的空间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第4层的平台上也有一个独立的抽象雕刻,那是美国著名艺术家亚历山大.卡德尔的作品。建筑物西立面的前面是一个下沉式的小广场,边上的台阶形成了天然看台,这样既可以避免车辆的干扰,还可以供人坐观广场上露天的艺术表演。(见附录图5、8
4
剖面图)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手法表达了高度的工业技术特征。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器设施和管线。(见附录图2建筑模型图东立面)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
西面面向广场的立面,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一条由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楼梯,几条水平向的是各层的外走廊,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见附录图3建筑模型图西立面)。东立面的管道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覆盖。 三、建筑评价
蓬皮杜灵活的平面、暴露的结构、插入的服务系统以及对机械设备的刻意
暴露完全体现了高技的风格,有力的使技术美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许没有人会说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漂亮,但也许他们会说她活泼或者明亮,充满了朝气。国立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不仅内部设计、装修、设备、展品等新颖、独特、具有现代化水平,它的外部结构也同样独到。这座博物馆一反传统的建筑艺术,将所有柱子、楼梯及以前从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一律请出室外,以便腾出空间,便于内部使用。整座大厦看上去犹如一座被五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缠绕起来的庞大的化学工厂厂房,在那一条条巨形透明的圆筒管道中,自动电梯忙碌地将参观者迎来送往。当初这座备受非难的“庞大怪物”,今朝已为巴黎人开始接受并渐渐地喜爱起来。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是艺术向技术进行的一次挑战,技术也再一次用新材料、新技术响应了艺术的挑战。同时,设计也满足了人类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技术,不过是实现建筑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技术保障,新的技术提供新的表现手法,它是刺激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的生力军,但终究还是归于建筑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能独立于艺术之外。设计师也许正想通过这样的设计,实现蓬皮杜的理想:打破传统,敞开大门。不仅不同形式的艺术品可以在这里和平共处,参观者也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现代艺术。怡然自得、如同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一般无忧无虑,正是蓬皮杜所营造的氛围。
附 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