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17岁写的作文
【篇一:马克思在17岁时的中学毕业论文】
马克思在17岁时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曾经提到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毋庸置疑,对于今天的青年人而言,择业确实是一件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择业的自由。在当今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择业的选择也是多元化的。就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而言。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尖端的科技人员,更需要一些工人,一些服务人员。中国目前出现的社会就业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没有认清楚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只有接近现实,我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很多在校的大学生总抱有机会主意,总想一步登天,而现实,往往不会给这些人这样的运气的。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就业是其人生中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和重大转折,这对于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一群有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的社会群体,自然有较高的理想与追求,他们往往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不少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了自信。对我们而言,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晓自己的个人能力,要做到全面发展,要对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盲目的随波逐流,而这最终的结果将是使自己失去自我,失去更多的机会,当我们生活在抱怨中时,那么我们离成功的距离,可能会渐行渐远。
史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大学生择业时如果有这种心理准备,就可克服其好高骛远的通病,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大学生首先要正确全面地作出自我评价,对自己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有的大学生整天沉浸在理想王国里,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常常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切实际,由于择职时取向过高,往往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就业受挫。择业是一生的事,在择业之前,我们应当做一些预习功课,首先应当具有长远的目光,要注重这个行业的发展后劲,要认识到它是否符合当今的
社会需求,是否符合客观的价值规律。其次,这个行业的名气是否有名不是那么重要,也不一定需要铁定赚钱,要多关注新型的产业结构,要用尖锐的目光,敏锐的嗅觉,去发觉它背后的本质,昙花一现的成功我们不要,我们需要的是自己为这个社会所能做的长远发展,长远贡献。这也是为我们自己长远利益的打算。
择业是一件个人的事,选择的前提是你喜欢它,只有喜欢它,你才能全身心的为之而奋斗,去拼搏努力。不要为了赚钱而去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行业,也许暂时的生活水平提升会为你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也许会解决你的生活问题,但我觉得,兴趣爱好是第一位。其次,要学以致用,要本能的在择业时向自己的专业靠拢。不能大学三年学了的东西在工作中一无是处,这会让自己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消极情绪,在诸多考虑之后,我们还是要从事自己所学习的行业,这既是对自己大学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择业是一件长远的事,大学毕业生要不断调整心态,做到知己知彼。知彼就是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当今社会的需要;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兴趣与特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企求一下子就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诸如工资高、环境好、稳定性强又不太辛苦之类,这是不太现实的想法。在整个求职过程中,自己心里首先要有杆秤,适时调整期望值,先确定一个目标,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进展,就要降低标准,根据客观情况调整主观需要,不能死钻牛角尖!第一个工作岗位有时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什么工作最适合
自己,只有通过一段时间亲身经历后才能确定。我们这里也建议毕业生最好是利用毕业前夕的一段时间(或实习期)找一个对口的单位去工作和尝试一下,这样既能给自己将来谋出路,又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早采取一些弥补措施。因此,在毕业前若能有一个实习的机会,对今后找工作或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是有益无弊的。
在校大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状,为未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好比是给自己人生中的种种树立一个标塔,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里状态去面对未来的路,就好比马拉松一样,路程看起来那么的长,但是把全程分为若干段之后,去完成一段段的小目标,成功也并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职业规划是一门必修课,作为当代
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去完整的学习它,不打无准备之战,随时准备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去成就自己的未来。
【篇二:马克思主义小作文】
哲学与生活
哲学确实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为哲学属于思想层面,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正因为此,哲学更加可贵,人是一种动物,但人不是一种普通的动物,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因此人要有精神生活,而哲学就是一种精神生活。我总觉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精神生活的人是空虚的,可以说是行尸走肉,只能浑浑噩噩地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哲学的源头是古希腊哲学,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们着迷于人的思想,他们研究世界的本质,研究人性,思考人生。哲学家门从思想中得到快乐,而他们的思想又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
从古自今,有许多的哲学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哲学书籍,但他们的思想并不如一,因为在哲学中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有些问题甚至无法找到答案,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哲学也不仅仅属于哲学家,确切地说,哲学不属于任何人,谁都可以思考哲学问题,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哲学问题,因为好奇是人的本性,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浅尝辄止。在这一点上,哲学家和我们不同,他们思考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他们想从整体上来把握世界或人生,他们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思考。 我觉得哲学家总是给人一种隐士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因为哲学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距离吧,对他们来说,思想是最重要的,他们不会太多地关心时事,琐事,他们更多地是一个旁观者,是一个思考者,他们回归自然,享受思想的快乐,从思想和思想的碰撞中得到觉悟。因此,他们安于朴素的物质生活,不过分纠结于个人的得失。我觉得这也是难能可贵的,颇有一番与世无争的意味,也许正因为这样,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哲学家。但哲学对所有人都是有意义的。哲学能帮助我们培养超脱的心境,让我们与物质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看淡得失。对那些对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的人尤其有帮助。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看重物质利益的社会中,哲学也能帮助我们保持心灵的宁静。
虽然哲学对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但我觉得哲学还是比较被忽视的,很多人都觉得哲学是枯燥无味的。也许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哲学太抽象了,便对它望而生畏了吧,不曾去了解自然也体会不了其中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