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古墓群
邙山
邙山,地处河南洛阳城北。“生居苏杭,死葬北邙。”邙 山地区拥有的古墓冢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 世界罕见。在面积达7 5 0余平方公里、地跨洛阳所属7个
区县的陵墓群范围内,冢连冢、墓压墓,长眠着自东周一直 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才士名流。但由于年代 久远、历史变迁、风剥雨蚀及近代以来遭疯狂盗挖等原因, 邙山古墓冢的数量、每座墓主的身份,今天已难以准确统计 和确认。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历史上对邙山墓葬群最大规模的考 古调查与勘测即将全面展开。这次考古调查与勘测将动用包 括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航空影像技术、遥感技术等在内 的先进科技手段,以寻找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15 座帝陵为重点,对古墓群进行全面普查。
1 、王侯将相“扎堆”埋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只
有到了邙山,你才知道这话的含义和分量!
在邙山土岭上,数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星罗 棋布,森然壮观。
据史料记载,刘秀、元宏等十数位君临天下的帝王,张 仪、樊哙、班超、狄仁杰等数千位将相名流,扶余王、泉男
生等众多外邦国王,乃至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都安息在 洛阳城北这几十里的土岭上。至于一般富贵人家的墓葬,更 是不计其数。
邙山上的陵墓都是谁的,一直是个难说清的问题。由于 墓葬位置的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墓碑往往散失难以寻 觅,频繁的战乱中,墓主的后代流散各地。要确定每座墓主 的身份,实在困
难。
清代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搞了一次“立碑运动”, 在大大小小的陵墓前都竖起了石碑,刻上墓主人姓名。但龚 松林急于求成,根本没下足考证工夫,结果常常张冠李戴。
经他这一捣乱,邙山古墓更是乱上加乱,再也弄不清楚了。
尽管如此,由于有出土的墓碑佐证和史料记载,还是有 些线索能够证明邙山长眠者身份的不一般。
根据文献记载,洛阳邙山地区主要埋葬着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这一区域面积达7 5 0
余平方公里,地跨今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 老城区、涧西区、 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7个区县。
这四代帝陵中有东汉5陵: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 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阳陵;西 晋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 陵、惠帝太阳陵;北魏4陵: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 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帝陵周围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墓冢,
它们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陪葬墓。
除了以上四代帝陵以外,20世纪初在洛阳西郊、邙山
脚下的金村附近还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大墓群,出土了大量珍 贵文物。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东周王陵。另外又据文献记 载,五代后唐的帝陵亦在邙山地区。
去年11月,洛阳考古工作者对邙山帝陵进行了初步调 查确认,在陵墓群区域范围内,目前尚有包括帝陵在内各个 时期的古代墓冢大约330余座。
孟津平乐镇一带,有一字排开的三座大墓,当地人称为 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有考古学者认为,这应该是几位 东汉皇帝的陵墓。据考证,刘备儿子“阿斗”刘禅的墓就在这 几座大汉皇帝陵东南几里地外。蜀国灭亡后,刘禅被押解到 了西晋的首都洛阳,封为安乐公,软禁在阿斗小城。公元2
7 1年,刘禅死后葬在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据说,刘禅墓
冢在20世纪60年代还有7米高、直径15米。后来农民 浇地,墓室坍塌,今已夷为平地。
邙山上埋葬的另一个亡国之君,是才华横溢的南唐后主 李煜。史书记载,亡国后的李煜不明不白地死在开封,“以王 礼葬洛阳北邙山”,他的墓冢约在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 村一带。
在邙山上千古长眠的,还有苏秦、吕不韦、樊哙、狄仁 杰等数不胜数的青史留名人物。
周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