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排体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排体例

一、文章的基本格式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作者工作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

摘要:(一般控制在 200 字内,以第三人称写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3-5 个) 中图编类号:

正文(哲学社会科学类) 一、×××× (一)×××× 1.×××× (1)×××× 参考文献: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编号

第二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编号

二、《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文后参考文献,主要依据 2015 年国家颁发的新标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 —2015),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统一将引文页码标在正文序号“[]”旁。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1)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应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如遇连续序号,起讫序号间用短横线“-”连接。

示例: 引用多篇文献

张三[1]指出……李四[2-3] 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2)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

“[ ]”外著录引文页码。如果用计算机自动编序号时,应重复著录参考文献,但参考文献

表中的著录项目可简化为文献序号及引文页码。

示例: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序号

×[4]15-17……;张××[4]55……; 张××[4]101-105……. 张×

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

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标识代码(见 2015 年国家标准附录 B)

B.1 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 M,会议录 C, 汇编 G,报纸 N,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档案 A,舆图 CM,数据集 DS,其他 Z 等。

B.2 电子资源载体和标识代码:磁带 MT,磁盘 DK,光盘 CD,联机网络 OL等。

参考文献用法示例

专著

格式:作者.专著名[M].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

[1] 龚贤.佛典与南朝文学[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 外国著作的格式:

作者.著作名[M].翻译者,译.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时间年.

如:凯特·麦高恩. 批评与文化理论中的关键问题[M]. 赵秀福,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期刊

格式:作者.文献名[J].刊物名称,出版时间年(刊期)

如:[1]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研究[J].名作欣赏,1998(5).

标准 专利 档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张凯军. 轨道火车及高速轨道火车紧急安全制动辅助装置:201220158825.2[P].2012-04-05.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一)[A].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析出文献(专著、期刊、报纸中析出)

[1]周远成. 三国周瑜论[M]//满屋书籍旧生涯.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报纸

[1]张田勤.罪犯 DNA 库与生命伦理学计划[N].大众科技报,2000-11-12(7).

报告 汇编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务 院 新 闻 办 公 室 . 国 防 白 皮 书 : 中 国 武 装 力 量 的 多 样 化 运 用[R/OL].(2013-04-16)[2014-06-11].http://www.mod.cn/affalr/2013-04/16/content_4442839.htm.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70.

immune

[3]厉兵.采编工作中的语言文字规范[G]//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第 6 期全国出版社新编辑培训班讲义,2005.

例文:

主体之死与情感转型

——兼评左其福《祛魅与重构: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情感研究》

李红波,张子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在后现代语境之中,随着主体的零散化和平面化,文学情感越来越同质化、虚拟化、表演化,文学情感与文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和隐蔽。而这一切最终将会改变文学的面貌,重构文学理论。

关键词:主体之死;情感转型;非本质;后情感

作者简介:

李红波(1971—),男,河南汝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和基础文论研究。

张子才(1978—),男,河南郑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北路22号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学院。邮编:450046。手机:13683836962(郑州),Email: hongboli508@163.com

一 主体之死

在中外文论史上,谈到情感,自然会和“表现说”相联系,认为文学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文学艺术被看成是表现说的代表。因为在《毛诗序》之中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常被人解读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是建立在激情抒发基础之上的。其实,西方,也有过类似的表达,不过要到了近代,托尔斯泰就是代表,他认为“艺术就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1]442-443

按照德里达、利奥塔等后现代理论家的论述,现代话语体系之中的统一稳定的主体,只不过是我们头脑之中的幻象,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就像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一样,其实主体和人性根本没有稳定的结构和本质,我们根本无法把主体所谓的本质化约为一句不变的话语和一副恒定的图景。主体永远不会在某种语境之中完全在场,总会有部分“缺场”,而这种缺场又不是通过补充可以弥补的,这就是德里达的“缺场”和“增补”理论,它可以很好的说明主体的非本

质特征。在德里达的视野之中,文学、人性和主体就是“无”。就是说“在语言中,主体就像一个无法被意义表达所把握的物品而被制造出来,在真实界中被抛弃的存在之剩余物,只能作为‘无’这样一种无可捉摸之物在意义中呈现自身。”[2]159这句话除了说明主体的虚无本质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说,人的主体性不仅无法通过某种有效的补充达到完整和统一,而且,语言塑造了主体,但是又无法完全呈现。就像意义总是会溢出意图的原初设计一样,主体有时候也会超……《祛魅》一书对此做出了详尽的分析,而且有着自己稳健的判断,他指出,“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后现代思想家们对‘主体之死’的宣告,意在对现代主体的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义倾向的批判和否定,它并不是对主体或主体性本身的毁灭。”[3]72在此情境之下,情感与主体的关系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简单明朗,而是会隐蔽、复杂。“具体而言,它们之间已经由过去的情感─主体模式逐渐演变成了情感─非主体模式,即情感和文学情感已经从理性主体(即启蒙主体或笛卡尔式的反思主体)的操控下摆脱出来,而与非理性主体(非理性主体仍然是一种主体,我们只是从与传统的理性主体相对的意义上把它定义为“非主体”),即纯粹的感性主体日益亲近。”[3]73如何与感性主体亲近,需要我们深入到情感转型的问题之中……“作者的情感抒写大多游离于文本的语境之外,成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可以随意摆弄的道具,进而导致作品的情感内容与其抒情形式之间无法有机结合,甚至相互矛盾。”[3]124文学之中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研究[J].名作欣赏,1998(5).

[2] 凯特·麦高恩. 批评与文化理论中的关键问题[M]. 赵秀福,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左其福. 祛魅与重构——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情感研究[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

注意:同一个参考文献只出现一次,只是页码不同,分别标出即可,如本文章中的[3] 多次出现,文后参考文献只一个。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排体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排体例一、文章的基本格式文章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摘要:(一般控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vgg23cisi7d82u9zjlx7yogl1itcy00ir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