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细胞分裂有 有丝分裂 、 无丝分裂 和 减数分裂 三种类型。 2、 细胞学说 、 能量转化与守恒 和达尔文进化论 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 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 、 达尔文进化论 和 孟德尔遗传学 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 显微 、 亚显微 和 分子 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5、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人是英国学者 列文虎克 。
第二章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三、填空题
1. 细菌的细胞质膜的 多功能性 是区别于其他细胞质膜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包括 以脂质及蛋白质为基础的细胞膜结构系统 、 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传递系统与表达系统 和 有特异蛋白质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为 70S 和 80S 。 4、细胞的 形态结构 与 功能 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 5、与动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与细胞器有 细胞壁 、 液泡 、 叶绿体 ;而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 中心粒 。
6. DNA病毒的核酸的复制与转录一般在细胞 核 中,而RNA病毒核酸的复制与转录一般在细胞 质 中。
7.目前在细胞与病毒的起源与进化上,更多的学者认为生物大分子先演化成 细胞 ,再演化成 病毒 。 8.根据核酸类型的不同,引起人类和动物产生疾病的病毒中,天花病毒、流感病毒属于 DNA 病毒;引起艾滋病的HIV属于 RNA 病毒。 五、翻译
1、virus 病毒 2、viroid 类病毒3、HIV 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bacteria 细菌
六、问答题:
2、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答:①基因组很小,多为一个环状DNA
②没有以膜为基础的各类细胞器,也无细胞核膜 ③细胞体积一般很小 ④细胞膜多功能性
⑤DNA复制,RNA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的结构装置没有空间分隔,可以同时进行,转录与翻译在时间与空间上市连续进行的
5、简述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27页
答:①DNA病毒
侵染细胞后进入细胞核【除痘病毒】,在病毒DNA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转录、翻译病毒的“早期蛋白”;早期蛋白主要功能是调节病毒基因的表达以及病毒DNA的复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宿主DNA复制与转录;病毒DNA复制之后表达晚期蛋白,晚期蛋白是病毒包装过程中所需要的蛋白。 ②RNA病毒
一般在细胞质内复制,RNA(﹢)病毒的RNA本身就可以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的代谢系统翻译出病毒的早期蛋白,而RNA(-)病毒必须以本身RNA为模板,利用病毒本身携带的RNA聚合酶合成病毒的Mrna;早期蛋白抑制宿主DNA的复制与转录,催化病毒基因组RNA的合成;病毒mRNA与宿主的核糖体相结合翻译出病毒的
结构蛋白等晚期蛋白;新复制的RNA 与病毒蛋白组装。 ③反转录病毒
在宿主细胞核中复制,以病毒的RNA 为模板在病毒自身携带的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病毒DNA 分子,整合到宿主DNA,以此段整合DNA为模板,合成新的病毒基因组RNA 和mRNA,后者与核糖体相结合,翻译出各种病毒蛋白,其中包括病毒的反转录酶,最后装配子代病毒。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 光学放大系统 、 照明系统 和 镜架及样品调节系统 三大部分。 2.目前,植物细胞培养主要有 单体细胞培养 和 原生质体培养 两种类型。
3. 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 电磁 透镜,而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 光学 透镜。 4.体外培养的细胞,不论是原代细胞还是传代细胞,一般不保持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而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即 成纤维样细胞 和 上皮样细胞 。
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技术可用于检测某一细胞中两个蛋白质分子是否存在直接的作用。
6.在电镜制样技术中,通常用的技术有 超薄切片技术 技术,由此获得的切片厚度一般为40-50nm; 冷冻蚀刻技术 技术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上的蛋白质颗粒的膜表面形貌特征。
7. 在活细胞内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常用的技术是 酵母双杂交技术 。 8.可用于验证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技术是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
9.细胞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模式生物有 大肠杆菌 、 酵母 、 线
虫 、 果蝇 、 斑马鱼 、 小鼠 、 拟南芥 。
第四章 细胞质膜
二、填空
1、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质膜膜脂的重要组分,它对于调节膜的 流动 性 ,增强膜的 稳定性 以及降低水溶性物质的 通透性 都有重要作用。 2、在生物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越多,相变温度愈 高 ,流动性越 低 。
3、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了膜的 流动性 和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 4、证明膜的流动性的实验方法有 细胞融合结合免疫荧光标记 和 荧光漂白恢复 。
5、构成膜的基本成分是 膜脂 ,体现膜功能的主要成分是 膜蛋白 。
6、就溶解性来说,质膜上的外周蛋白是 水溶性 ,而整合蛋白是 脂溶性 。 五、问答
2、根据其所在的位置,膜蛋白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59页 答:三种类型
①外在膜蛋白 水溶性 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膜脂或膜蛋白分子结合,易从膜上分离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如磷脂酶。 ②内在膜蛋白 脂溶性 与膜结合紧密,均为跨膜蛋白,只能通过去垢剂处理时膜崩解才能分离,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结构上分为胞质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胞质内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是内在膜蛋白与膜脂最基本的结合方式。 ③脂锚定蛋白 与脂分子共价相连,水溶性部分位于脂双层外 可分三种类型
ⅰ 脂肪酸 结合到膜蛋白的N端甘氨酸残基,此种方式固定的蛋白均在胞质一侧,如酪氨酸蛋白激酶突变体v-Src.
ⅱ 由15或20碳链长的烃链结合到膜蛋白的C端的半胱氨酸残基上,有时还有另一条烃链或脂肪酸链结合到近C端的cys残基上,双重锚定使膜蛋白与膜脂结合更牢固,此种方式固定的蛋白均在胞质一侧,如GTPase超家族的Ras(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Rab(介导膜泡的融合)
ⅲ 通过糖脂锚定在细胞质膜上,不同细胞的这类糖脂都含PI基团,因此又称GPI锚定方式,此种方式固定的蛋白均在质膜的外侧。
6、膜的流动性有何生理意义?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用实验去证明膜的流动性? 答:Ⅰ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质膜也是所有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细胞增殖等重要声明活动的必要条件。
Ⅱ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很大程度上由脂分子本身性质决定,脂肪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高;不同膜脂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鞘脂的相变温度一般高于磷脂;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着双重调节作用,通常起着防止膜有液相变为固相以保证膜脂处于流动状态;在细菌和动物细胞中常常通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来调节膜脂的相变温度仪维持膜脂的流动性。
Ⅲ膜蛋白的流动性通过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证明,有成斑、成帽现象,细胞骨架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也影响膜脂分子的运动,膜脂分子与膜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填空
1、Ca2+泵主要存在于 质膜 膜和 内质网 膜上,其功能是将Ca2+输出 细胞 或泵入 内质网 中储存起来,维持 细胞基质 内低浓度的Ca2+。 2、小分子物质通过 简单扩散 、 被动运输 、 主动运输 等方式进入细胞内,而大分子物质则通过 吞噬 或 胞饮 作用进入细胞内。 3、H+泵存在于细菌、真菌、 植物 细胞的细胞膜上,将H+泵出细胞外或细胞器内,使周转环境和细胞器呈 酸性 性。
4、协同运输是 间接 消耗ATP的主动运输方式,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梯度的转移方向,可分为 同向 和 反向 两种方式。
5、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可分为_____电压门控通道_____、____配体门通道____________和 应力激活通道 。
6、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将胞吞作用分为 受体介导 的胞吞作用和 非特异性 的胞吞作用。 3、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异同 答:同:①都结合在膜上。
异:②载体蛋白通过与特异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改变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转运,通
道蛋白通过形成亲水性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
③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底物选择性,饱和性,能够被竞争性抑制。通道蛋白多是
离子通道,其选择性取决于通道的直径、形状等,转运速度极快,动力来源于电化学梯度,没有饱和性,有特殊的门控机制
4、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答:同:①同属于胞吞作用,消耗能量。
异:①吞噬作用是特殊的胞吞作用,发生于特化的吞噬细胞如原生生物的摄食方式、
吞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清除病原物或衰老死亡细胞;胞饮几乎发生于所有的真
核细胞,连续摄入溶液剂可溶性分子。
②吞噬作用形成的吞噬泡直径一般大于胞饮泡 .
第六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名词解释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接受和释放电子的分子和原子为电子载体,
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序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3、ATP合成酶:最终生产ATP的装置,由球形头部和基部组成,在线粒体中分布在内膜上,
头部朝向线粒体基质;在叶绿体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头部朝向叶绿体基质,合成动力是质子驱动力,合成机制是结合变构机制。
二、 填空题
1、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_细胞质膜_____上,而真核细胞则位于____线粒体内膜_上。
+
2、线粒体的质子动力势是由___质子浓度梯度___和_____H跨膜电位差__共同构成的。 3、线粒体的内膜通过内陷形成嵴,从而扩大了______内膜表面积_______。
4、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可以被分为__叶绿体膜_、__类囊体___和___叶绿体基质_三个部分。 5、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由___原质体____分化而来。在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 分裂环的缢缩 是叶绿体分裂的细胞动和分子力学基础。
6、光合作用单位是由______反应中心色素___和______捕光色素__组成的功能单位。 7、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可分为 光反应 和 碳同化反应 。
8、线粒体在超微结构上可分 外膜 、 内膜 、 膜间隙 和 线粒体基质 。 9、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内膜是 细胞色素氧化酶 、外膜是 单胺氧化酶 、膜间隙是 腺苷酸激酶 。
+
10、叶绿体中每 3 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 2
+
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
11、由线粒体异常病变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病,其中典型的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 克山病 。
12、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步: 原初反应 、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
化 、 光合碳同化 。
13、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并且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 Rubisco ,它的大亚基由 叶绿体 基因组编码,而小亚基由 核 基因组编码。
+
14.当植物在缺乏NADP时,会发生 循环 光合磷酸化。
15.线粒体和叶绿体一样,都是一种 动态 的细胞器,表现为分布和位置变化等。 五、 问答题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答:这两种细胞器都拥有自身遗传物质(mtDNA;ptDNA\\cpDNA),编码一部分必须RNA和
蛋白质。这下蛋白质通过线粒体和叶绿体酶和核糖体系统进行翻译。
2. 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
答:
①相同点:ⅰ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ⅱ都能够合成ATP
ⅴ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②不同点:ⅰ叶绿体中进行光合磷酸化,而线粒体中进行氧化磷酸化;
ⅱ叶绿体中ATP合酶在类囊体膜上,头部朝向叶绿体基质,线粒体中ATP合酶在线粒体内膜上,头部朝向线粒体基质;
ⅲ线粒体有嵴结构,叶绿体有内囊体结构
ⅳ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产ATP,而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试比较循环式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的不同点。 答: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的电子传递经过两个光合系统,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建立质子梯度,驱动ATP的合成,在此过程中,电子单方向传递,故称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中由光能驱动电子从PS I 开始,经PC回到PS I ,电子循环流动过程释放的能量通过Cyt b6f复合物转移质子,建立质子梯度,驱动ATP的合成。 4、试比较光合碳同化三条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答:⑴相同点①本质上都是将ATP与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物质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⑵不同点①卡尔文循环是高等植物共有的碳同化基本途径,具备合成糖类产物的能力,CAM途径(景天科植物等干旱地区肉质植物)、C4(C4植物,甘蔗、玉米、高粱)途径质起到固定、浓缩、转运CO2的作用,不能单独形成糖类产物。
②CAM途径、C4途径固定CO2是PEB羧化酶,C3途径固定是Rubisco酶 ③CAM途径在叶肉细胞中进行,C4途径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④CAM途径在夜晚固定CO2,C4途径在白天固定CO2
5. 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的异同点。 答:⑴相同点①都是将电子传递与磷酸化反应偶联,产生ATP ②都是在完整的膜上进行
⑵不同点①氧化1由物质氧化驱动电子传递,2由光能驱动 ②耗氧 2放氧
③相关蛋白质复合物,酶不同
④叶绿体中平均3个H质子穿过ATP合酶产生1个ATP,线粒体中平均每2个
H质子穿过ATP合酶产生1个ATP
第七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二、填空题: 1、 内质网可分为 糙面内质网 和 光面内质网 两类,它们的功能是 合成蛋白质 和 合成脂质 。
2、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 N-连接糖基化 和 O-连接糖基化 ;其中 则发生在 内质网 和 高尔基体 中,指的是蛋
白质上的 Asn残基 与 N-乙酰葡糖按 直接连接,而 O-连接糖基化 则是蛋白质上的 Ser、Thr、Pro、hyPro 与 N-乙酰半乳糖胺 直接连接。 3、肌细胞中的内质网异常发达,被称为 肌质网 。 4、高尔基体凸出的一面对着 细胞核 称为形成面或顺面。凹进的一面对着 细胞质膜 称为成熟面或反面(trans face)。顺面和反面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 囊泡 。 5、高尔基体由是 顺面膜囊 、 中间膜囊 和 反面膜囊 组成。 6、根据溶酶体所处的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将溶酶体分为 初级溶酶体 、 次级溶酶体 和 残质体 。
7、电镜下可用于识别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特征是 成晶格状结构的尿酸化酶 。它的标志酶是 过氧化氢酶 。 五、问答题
3、试比较N-连接和O-连接的寡糖。
答:①发生细胞器N-连接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O-连接在高尔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