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教案
课程名称: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学时:32课时
选用教材:《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适用专业:适合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课程的教材。 课程负责人:纪征 第一周
授课内容: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人类的传播行为、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多媒体课堂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概论》 威尔伯?施拉姆 新华出版社 3、《传播学导论》 邵培仁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4、《大众传媒概论》张冠文编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 2.解释媒介在形成人们价值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3、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传播活动的几个层次
2、电子媒介的类型和在人类传播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传播学的学科体系 一、传播学的学科体系
1、从考察传播现象的角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研究层次: 传播过程研究 传播行为研究 信息科学研究 效果研究 宏观效果研究
2、从传播行为和传播范围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研究层次: (1)自我传播:这是指每个人的自我信息沟通。
(2)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
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3)群体传播:这是指在某一无组织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4)组织传播:这是指在有组织、有指挥中心的群体中进行的传播活动。
(5)大众传播:这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面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公开
信息传播。 (6)国际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了很多跨越国界的传播行为,如卫星电视、短波广播、
因特网等。 3、从传播内容或专题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政治传播研究 文化传播研究 科技传播研究 传播媒介管理研究 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 传播与信息社会研究 二、传播学研究的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事实上,在以唯物史观建构传播学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在其著作中为我们提出了重要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为传播学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我们必须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观点入手,在强调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的同时,也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给以足够的重视。 三、学习传播学的意义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在于提高我们对传播规律的理解,使我们在预测和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传播方面能处于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
九十年代中期教育部把传播学列为一级学科,传播学研究的地位在中国正式确立。 注意:
1、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 2、实现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传播学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理论构架的体系化,而且更在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传播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的建设,对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因社会变革而引起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对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对于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学研究都任重道远。 人类的传播行为
从媒介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传播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一、非语言传播时代 人类进化早期:
后期: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较为复杂的传播,交流场景: 特点:信息简短和单一,且缓慢进行
二、口语传播时代
1、语言大约产生于9万年前到4万年前之间。
2、语言产生的原因:3、语言的产生大大加快了人类走向文明的进程,对信息传播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语言拓展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
(2)语言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成为人类重要的思想工具。
(3)在长度、复杂性、准确性和精细程度方面,语言可以记忆、传递、接收和理解的信息,都远远超过了非语言时代。
4、在口语传播时代,非语言媒介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1)结绳记事(2)实物信 三、文字书写时代
1、文字大约开始于5000年前,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2、文字起源于图画,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 “书画同源”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我国商代的甲骨文 3、造纸术的发明及手抄传播 四、印刷时代
1、我国在公元450年最早发明了印刷术。唐朝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书籍。
2、印刷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