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转变经验交流
现代农业是依托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及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县立足农业县份实际,突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构建了根植于种植业,拓展于畜牧业,深化于加工流通业的效益型农业新格局,探索出一条符合县未来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一、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县地处高纬度旱作农业区,现有耕地236万亩,草原70万亩,林地65万亩,总人口46.6万,其中农业人口34万,是典型的农业县份。结合农业发展实际,我县以促农增收为核心,充分挖掘和发挥本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养、林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深入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我县粮食种植主要以玉米为主,全县年粮食播种面积在220万亩左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00万亩。立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们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有利契机,突出发展玉米种植,深入实施了百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广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先进生产技
术,依靠科技促高产、提品质、增效益,重点打造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基地,建设了5个国家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在核心示范区的引带下,全县粮食总产不断增加。据测算,通过实施玉米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技术,可增加积温200℃左右,使玉米提前成熟10天左右,降低水份10%以上,与常规田种植玉米相比,亩增产达500斤左右,单价每斤高出0.1元,亩增纯效益可达300元左右。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1.38亿斤,是2003年3.9亿斤的5倍多,核心区最高玉米单产达到了1800斤。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全县发展玉米高产创建面积100万亩,预计粮食总产可突破25亿斤,核心区最高单产可突破“吨粮田”,农民可实现收入12.5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在依托高产创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进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我们把实施育苗移栽和棚室后期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通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鼓励社会各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重点在哈黑路沿线和围城乡镇发展以棚室蔬菜、瓜果种植为主的高效特色产业。全县共建大棚2570栋、温室113栋,总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带动蔬菜等经济作物总面积近10万亩,促农增收近6500万元。其中,温室可实现亩增收益18000元左右,大棚可实现亩增收益10000元左右。
三是着力加强畜牧养殖场区建设,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把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关节点,充分挖掘畜牧业增收潜力,提高畜牧业
在农业中的比重,努力形成农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现有的废弃地和盐碱地等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区,引带全县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进而逐步实现人畜分离。目前,全县已建畜牧养殖场区157个,大场大户发展到942户。在畜牧养殖场区的拉动下,以奶牛、肉牛、生猪、白鹅为主导品种的畜禽饲养量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县畜禽总量已达到526.7万头(只),同比增长37.5%,其中:奶牛、生猪、肉牛、白鹅饲养量分别达到5.9万头、150.5万头、18.7万头、150万只,可实现牧业产值3.8亿元。我县被省里确定为奶牛、生猪发展重点县,动物防疫先进县。
四是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打造“绿色银行”。把林业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以创建平原绿化造林大县为目标,坚持“全民、全年、全方位”造林思路,充分挖掘造林宜林地块,突出发展多树种栽植和园林苗圃式育苗,做到针阔叶相结合、造林与育苗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实现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县年均造林绿化面积都在4万亩以上,在全市林业战线年终考评中,始终居于前列。今年,全县高标准建设生态园林屯400个,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5430亩,是省、市下达任务的113.6%。我县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
二、整合资源,统筹兼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快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