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群文阅读篇目
细节伤害
◎查一路
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将遗失在车上的钱包还给了失主。两万多元!许多人认为他傻,失主并不知道他的车牌号码,本来他可以将这钱昧下来。而他却耽搁了几天的出车时间,去报社,请电视台,出招领。钱包递到失主手里,心,这时却真的凉了。他认为自己确实很傻。 失主打开钱包,将里面的钱数了三遍。“硬是当着众人的面数了三遍。”朋友委屈地说:“数一遍也就可以了,数了三遍,还拿有些钱对着阳光照照。我当时尴尬得无地自容,难道我会抽下几张或者换几张假币进去,那样我又何必去还?我这又是何苦?”
数三遍,也许是那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是一种习惯。钱,通过三遍数得准确无误了,可是,动作附带的信息,相应地也传递到人的心里。每一个细节都有深长的意味和指向,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隐含着一种逻辑。将失而复得的钱,数上三遍,对于失主,也许就是习惯:而对捡钱的人,则可能是一种情感伤害。
母亲打电话给儿子。儿子接到电话就问“有事吗?”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母亲有些伤感,反问道:“没事就不能打电话吗?你不打电话过来,是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还一定要因为有什么事吗?”儿子张口结舌。
儿子怔怔地握着话筒,后悔了。他应该问问母亲生活得怎样?母
亲身体可好?对于年迈的母亲,还有那么多的担心和牵挂,平时积蓄在心里,怎么一握话筒就忘了询问和表达呢?简单的一句“有事吗?”一个小小的细节,显然是将母亲的心深深地伤害了,
人们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细节中,因为习惯,常常忽视了细节的暗合逻辑和给他人的感受。细节伤害像一把软刀子,一点点切割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仅有的那点温情,直至真心灰冷,善行敛迹,美德遁形。往往,灾难未必能将人倾覆,而一个小小的细节,伤害至深,让人忧思难忘。
细节
◎潘格
我写的这个剧本是一个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儿童剧,其中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某自然保护区内,母猴子正带着孩子自由的玩耍。突然,一个偷猎者出现,将猎枪对准了母子俩。母猴发现猎枪后立刻大叫一声,然后带着孩子迅速逃离。这时枪声响起,小猴饮弹身亡,母猴含泪逃离。逃不出多远,又跑回孩子身边,枪声响起母猴也中弹倒下。这样写当然是为了突出猴子的母子情深。目的就是想唤醒那些偷猎者的良知,让他们放下猎枪不再屠杀野生动物。这细节是大家讨论后的结果,我正是按照设定去写的,怎么现在又说出了问题呢? 是这样的。制片人站起来说,刚才拍到小猴子遭难这个细节的时候,咱们这个扮演母猴的演员提出来说这个细节不应该这么设计。杨艳,来,把你的思路给编剧说一下。
于是,那个叫杨艳的女演员站起来。这是一个较内向的女演员,没说话已经先窘红了脸。好半天,她才开口说,我是个外行,不知道怎么写剧本,不过我知道,一部影片如果细节缺少真实性,观众是不会被打动的。现在就有一些电视剧,明明是真人真事,可怎么看怎么假,演员在那里哭的声嘶力竭,观众却无动于衷。赶上一部写的像样的,细节又经不起推敲~~~~~~~~~~
我摇摇头,心想这是干什么呀,我从机场绕回来坐在这里就是来听你上课的吗?
或许是看出我的不满,她对我友好的笑笑说,今年我有幸去了西双版纳。在那里,我参观了自然保护区,听到了一个关于猴子的真实故事。故事的内容和我们剧本的几乎相同。也是在一个自然保护区里,一个母猴带着孩子在玩耍,偷猎者出现,母猴发现了猎枪。不同的是,发现猎枪时,母猴的举动是,举起手拍拍自己的胸口,将胸膛对准了枪口,然后缓缓将小猴举过了头顶 。
喏,就是这样的。女演员说着,拍拍自己的胸口,慢慢将手臂举过头顶。
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女演员的声音忽然颤抖起来,猴妈妈不知道枪口是可以移动的,它以为只要将小猴举过枪口的高度就能逃离子弹。所以它十分努力的举着它的孩子,并勇敢地将胸膛呈现在猎人的面前。面对死亡,猴妈妈没有想到跑,它想的只是用自己的胸膛挡住那颗子弹,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的生命! 故事讲完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