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风险控制方法
特殊钢厂 赵德刚 黄振杰 秦元星 韩永生 王健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辨识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带来的风险,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控制工作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控制的信息获取的时点不同,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种类型。综合利用这三种控制方式进行风险控制有三个基本的方法,分别是闭环控制、开—闭环连锁控制和开环控制。这三个方法全面概括了组织的本质活动,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证明了它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见图一)的作用是对现在进行时状态的第一、二类危险源的控制。它通过三级监控来实现这种控制。
三级监控有一个闭环控制路径。这个路径由输入、风险控制、输出、发现偏离、分析判断、纠正措施等六个步骤和三个依据(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组成。在这一个闭环控制路径上运行着三个回路,即三
级监控:A—岗位控制,B—区域监控(包括对A的监控),C—全局监控(包括对A和B的监控)。A是直接控制,由岗位职工完成;B是直接监控,监控内容包括运行状态和职工的操作行为,由车间完成;C是间接监控,监控内容包括运行状态、职工的操作行为和车间的监控职责,由厂职能部门完成。
闭环控制的精髓是标准化操作和正负反馈控制原则。
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的可靠性,并能通过及时升级,使它们保持先进性;负反馈体现在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的权威性,并严格依据它们做出判断。正反馈体现在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的法定性,必须在它规定的范围内完成检查鉴定。闭环危险控制程序严禁开环输入行为,如图一所示,在A处开环输入属违章操作;在B处开环输入属违章指挥;在C处开环输入属违标处置。无数事故案例证明,这些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闭环控制是在偏差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反馈控制),故常称作事后控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工作结果上,通过对已形成的工作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提供信息,采取措施,对今后的活动进行纠正。比如,对发生的事故采取“三不放过”的措施:追求当事人的责任;制定防范再次出现事故的措施;并以案例教育其他职工。所以,闭环控制的主要弊端是,在实施矫正措施前,偏差、失误、损失就已经产生,只能“亡羊补牢”。但闭环控制可以在如下四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周期性重复活动中,避免下次活动发生累似的问题;二是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过程的影响;三是可以提供员工奖惩的依据。四是人们可能通过反馈控制认识组织活动特点和规律,了解工作的失误、计划的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下一轮工作的正确开展、下一次实施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创造条件,从而实现控制工作的良性循环,并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提高控制效果,即我们所说的“持续改进”。
闭环控制中的人性化要求:管理控制本质上是对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进行
控制而又由人来执行的一种控制。管理控制的主体和客体都离不开人,控制的有效性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与物理、机械、生物等方面的控制有很大的不同,管理控制中的人性因素不可忽视。管理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和帮助。管理者可以制定偏差(违章操作)纠正计划,但这种计划要靠职工去实施,只有当职工认识到纠正偏差(违章操作)的必要性并具备纠正能力时,偏差才会真正被纠正。通过闭环控制工作,管理者可以帮助职工分析偏差(违章操作)产生的原因,端正职工的工作态度,指导他们采取纠正措施。这样,既能达到控制目的,又能提高职工的工作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开—闭环连锁控制
开—闭环连锁控制的作用是对将来时状态的第一类危险源的意外释放进行控制。它通过开—闭环连锁来实现这种控制。
1、潜在事故系统
如图二所示,潜在事故系统由能量和危险物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安全信息的缺陷、安全管理的缺陷等六个要素构成。能量和危险物质属第一类危险源,它的意外释放是造成人员伤害和物质损失的直接原因;其余五个要素属第二类危险源,它们是导致约束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屏障失效或者破环的直接原因。
2、应急预案
如图二所示,应急预案是针对潜在事故系统制定的,它由抢险预案和技术准备预案组成。抢险预案包括: 对可预见的未来发生的事故模型所采取的具体抢险措施和预先配备的抢险器材、工具等;技术准备预案是潜在事故系统所涉及到的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抢险预案侧重于可预见的事故模型,而技术准备预案能够提供抢险预案之变数,以灵机应对预见之外的事故情况。两种预案缺一不可。潜在事故系统是动态系统,它随着生产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应急预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得相对落后和效能低下。因此,应急预
案应是动态的方案,要持续地进行改进,始终保持最佳的响应状态。
3、应急预案的演练、改进和响应
所谓最佳响应状态,就是实际的响应状态更接近未来的事故模型。最佳响应状态通过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连续不断地运行来实现,其中包括闭环运行和开环运行及其两者的连锁效应。
闭环运行如图二所示,由输入、预案演练、输出、发现偏离、分析原因、纠正措施等五个环节组成。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实际演练,借此熟练掌握预案,并在演练过程中发现应急预案的错误和缺陷,据此做出演练分析报告,提出纠正措施,完成应急预案的改进,同时辅以全员培训和安全法制教育。
开环运行如图二所示,由调查研究、风险分析、改进方案、纠正措施等四个环节组成。建立畅通的安全信息通道,及时接受最新的安全技术,及时借鉴同行的事故教训,进而对自身体系进行对照研究和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安全技术改造项目,以完善应急预案。
开—闭环连锁控制中的闭环运行和开环运行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连锁进
行的,由此产生了连锁效应。连锁效应之一,是它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它把国家、地方政府或公司所安排的一切有关安全的指令性的社会化活动看作是环境资源,积极吸纳这些资源为增强企业安全系统功能所用。连锁效应之二,是它最有效地发挥了控制功能。闭环控制也称作被动控制,它是通过演练暴露问题后,然后进行纠偏的控制方式;开环控制也称作主动控制,它是预先分析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不仅在应急预案中寻找问题,还要在外部环境寻找相关改进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时滞”对响应状态的影响,使预案的实际响应状态更接近未来的事故模型,因此它是超前的控制方式。最大控制功能的发挥,靠的是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相结合。既有定期演练又有超前研究,才能使应急预案持续保持最佳响应状态,以有效、迅速地消除意外事故。
三、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程序主要使用前馈控制方式,作用是为第一、二类危险源实现将来时的更新状态而实施本质安全化所进行的控制。它是一种超前、主动的控制方式。本质安全化可分两部分进行:一是为提高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和元件的固有安全性而进行的设备本质安全化;二是为消除导致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元件失效或者破坏的因素而进行的管理本质安全化。前馈控制的相对优点表现在:首先,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可以防患于未然,以避免事后控制对于已铸成的差错无能为力的弊端;其次,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面对面的冲突,易于被职工接受并付诸实施。但是,前馈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能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从现实看,要做到这些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管理人员也必须依靠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进行控制工作。
1、危险源分类 (1)理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