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心理健康六标准(简易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所以才值得我们大家去追求。 一、对自己的态度

1、必要时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

能看清自己的长处或短处。在成功时不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得意忘形,而在失败时又

能看到自已曾经遭受过失败,并克服过困难,不致悲观沮丧。

不健康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几乎时刻忘不了自己,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下,总担心自己的弱点会流露出来,担心自己会紧张、不自然甚至脸红、口吃等,这是社交恐惧者常有的尴尬。另一种情况是长期对真实自我的压抑,误将理想的自我当作真实的自我,有苛求、完美主义等尖锐的心理冲突。

2、能把自己容观化

实际上是对自己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站在别人或社会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才能恰如其分地评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常见的不健康情况是自卑,而自卑的通常代偿则是追求优越感,很可能对自己过分挑剔,或者顽固地坚持己见,一遇挫折或失败则归昝于人,甚至渐入偏执状态。缺乏精神上的脊梁骨,要靠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才能支撑。显然,经常对自己有恰当的评价,对于扬长避短、发挥潜力都是必要的。

3、关于自我的情感

一个人应该接受(日本学者称之为“悦纳”,更佳)自己,包括弱点和缺陷。实际上,每个人真实的自己与他理想中的形象总有差距,但真正健康的人不为自己的某种心理缺陷而抱怨,甚至在生活中很少为之操心。健康的人看待自己的缺点就像对待这个远非美满的客观世界一样,总体上接受的(不否认、不拒绝、不掩盖回避),这是一种健康的关于自我的心情。 4、身份意识

身份是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前面四个阶段是:基本的信任、自主、创造性或能动性、勤奋)。一个人身体难免会患病或受伤,体型有时会改变,具有确立了的身份意识的健康人不会出现自我混乱等体验。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长期目标、职业取向、交友的模式、性取向和性行为、对群体的忠诚以及价值观等来评定他的身份意识是否已经树立。 二、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

从出生到成年,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天赋。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包括智力、技能、气质和性格特质等)成长滞后于他的时序年龄,那便是异常甚至精神障碍。家庭教养和各种环境条件往往是成长受阻的原因。 1、动机过程

马斯洛五个层次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被尊重和自尊、自我实现。心理健康的特征之一是自我实现,即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人的潜力。 2、投身于生活中

自我的扩张是成熟的一个属性,这种人忘我地工作、思考、娱乐以及对别人忠诚,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对来自别人的刺激(不论是成功的行为还是苦难中的呼救)都有能力报之以热情的、全力以赴的反应。 三、整 合

1、各种心理力量之间的平衡

自我与道德和本能、理性与非理性、理智与情感、严肃性和游戏性的整合,二者之间相得益彰、眼前利益和长远目标有机结合、个人与他人或社会冲突的恰当应对等,无不属于自我整合的结果。

1

2、统一的人生观

决定事情有自己的价值观,当时既不会犹豫不决,事后也不致后悔。最高价值对人生有北极星似的标示方向作用,却是有限的人生无法完全实现的。任何一种理想也是如此。要明确的是,理想只限于精神的领域,它可以是终生为之奋斗而无法实现的境界,但切不可拿它作为检验现实行动的标准。不然,就会陷于显然不健康甚至病态的完美主义之中。 3、对逆境或打击的承受能力

一个健康人,基本上能够以他周围人或同伴们所能接受的方式,从环境要素中得到各种基本冲动的满足。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便能找到某种适合于自己的形式使它们得到升华。能用长远的目标或理想作为精神支柱。紧张、焦虑、痛苦等既发生在病人也发生在健康人身上,关键是如何应对焦虑以及出现什么反应。 四、自律(独立自主) 1、出自内心的行为调节

一个人的行为不应该仅仅决定于外在纯粹的意外,而是服从于内在的指令,基于有组织的价值观、需要、信念、已有的成就和尚待完成的事业。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童年)总是处于外在(家庭和社会的)制约之中。因此,人的成长过程中,教育的精髓在于如何循序渐进地和潜移默化地将他律转化为自律。

精神病人缺乏自律是十分突出的。 2、独立自主的行为

自律不仅在于自己做决定,而在于如何决定,也在于做出决定后采取什么行动,以及行动的后果,更在于决定的内容和目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自我决定和自我屈从这两种倾向人人都有。二者互补甚至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五、对现实的认知

1、免于受需要的歪曲(自知之明)

自卑的人经常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或者背后议论他、讽刺他。斤斤计较的人总是认为周围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占有欲强烈的人容易对别人产生嫉妒心理。执着于名誉地位追求的人易于对别人不信任、过分猜疑,甚至出现偏执观念。 自知之明可以当作心理健康的试金石。 2、对社会的敏感(善解人意)

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别人的能力似乎差异很大。这里所谓“正确”,指的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或立场去感知别人的处境,从而得以预见其反应和行为的趋向。投情意味着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或者更形象地说,极力钻到别人肚子里去,去体验别人的感受。显然,两个具有投情的人常常无需费什么口舌便能达成默契。

喜欢批评、责备别人的人,对亲友爱挑剔的人,总想把自己作为原型去塑造子女的父母等,都是缺乏投情能力的人,这种人显然颇为常见。这种人往往人际关系不和,甚至认为别人的祸福无关痛痒。

六、对环境的掌握

人们常说,人不是环境的奴隶,而是环境的主人,但这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做到。 1、主动爱别人的能力

神经症病人主动爱别人的能力低下。他们一心等着别人来爱他。显然,只有双方都主动,オ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只要一方不主动,爱情便是不够令人满意的,甚至是有严重缺陷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形象地道出了爱的真谛。 2、对“爱情、工作和游戏”三者有恰当的分配

一个健康人总是恰如其分地全面照顾到“爱情、工作和游戏”三个方面。 爱情、工作和游戏任缺其一,都算不上真正的心理健康。

2

3、恰当的人际关系

人际相互作用的内容和水平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健康。一个人人际关系的质量愈高。他的健康水平也愈高。具体地说,安全的、挚爱的和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乃是心理真正健康的重要标准。而深埋着的怨恨和爱的剥夺,乃是不安全感及各种临床表现的根源。 4、符合社会处境的要求

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学校里,主要有三种处境要求:与权威(教师)建立恰当的关系,与同学发展友谊,获得知识和技巧。

对于成年人来说,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在职业生涯中的人际关系各有其特殊的处境性要求,也只有充分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才有可能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老年人退休以后,在社会和家庭的角色都会发生改变,丧失旧的角色和适应新的角色,是老年人必须面对的社会处境性要求。 5、适应和调节

一个人要学会去喜欢一些事物,不论环境提供的是什么。心理健康的特征在于,对观点、态度、决策、计划、心情等的自我调节,跟对社会的适应(主要是言语、表情、行为等外在的行为显现)二者相互促进。 6、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好是把这一过程区分三个维度。

第一,由若干阶段构成的时间序列:对问题觉察,继之考虑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从所考虑的诸方法中决定选择哪一种,最后是将决定付诸实施。 第二,在各个阶段伴生的情感体验。

第三,解决过程的直接性或非直接性。非直接的解决可能是寻求某种令人满意的替代。(意味着回避,不敢直面人生……)

健康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三个维度结合起来;倾向于逐个通过各个阶段,在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情感色调,尽可能直接处理问题。

3

心理健康六标准(简易版)

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所以才值得我们大家去追求。一、对自己的态度1、必要时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能看清自己的长处或短处。在成功时不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得意忘形,而在失败时又能看到自已曾经遭受过失败,并克服过困难,不致悲观沮丧。不健康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几乎时刻忘不了自己,尤其是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v73f74dpe7wp9920czo7b3ef97wu60104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