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脑卒中防治知识手册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的发生。还可使糖尿病患者卒中复发的相对危险性下降64.4%。同时西洛他唑还是治疗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首选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是获益更大的抗血小板药物。总之,西洛他唑与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不同,不仅可减少血小板聚集,还可保护内皮细胞和神经元。对有微出血风险、合并糖尿病及颅内小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都是更好的选择。

12. 脑卒中二级预防常用药物及其使用剂量

(1)如服用抗高血压药物,通常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即可。如使用氨氯地平(络活喜),剂量为5mg/天,每日一次。通常4~8周后血压仍不达标者,可再加用其他降压药。

(2)如服用他汀类药物(如:立普妥),剂量为20-40mg/次,每日一次。 (3)如果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50~150mg/日,一次服用。 (4)也可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加潘生丁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片剂或胶囊),2次/日。

(5)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50—325 ms/d)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

(6)对于糖尿病患者或颅内小动脉疾病患者,西洛他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100~200 mg/日)。与阿司匹林相比,西洛他唑的安全性更高。

(7)已明确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栓塞患者可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剂量为2~4mg/日。因服用抗凝药有造成出血的风险,所以要求患者在服药期间一定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此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如果附近医院没有监测INR的条件,则不能服用华法令,只能选用阿司匹林等药治疗。

(8)降糖药的使用,需谨遵医嘱。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达标为佳。

十、脑卒中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每年春秋输两次液会预防脑卒中

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来证明这种输液预防的方法是有效的。单靠短期静点一、二种药物是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的,及时治疗相关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才是预防脑卒

中的有效措施。

误区二:脑卒中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在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脑卒中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脑卒中),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病人忽略。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大脑卒中的来临,必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保持乐观心态,可以有效地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误区三:青年人不必担心会得脑卒中

虽然脑卒中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

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误区四: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脑卒中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容易得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卒中,只是发病的几率要比高血压患者少得多。

误区五:血压高时服药、血压正常时就可以停药

很多病人在应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到正常就立即停药。结果停药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对心脏、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应注重平稳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大幅波动。

误区六:瘦人不会得脑卒中

与胖人相比较,瘦人得脑卒中的几率相对低一些,但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疾病,这些都是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误区七: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一些高血压病人在得知血压高后,往往很着急,希望能很快将血压降下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会使人感到头晕、乏力。高血压病人应将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和肾脏病的病人降压目标以低于130/80 mmHg为宜。但对于合并脑血管狭窄的高血压病人,为保持充足的脑部供血,应将血压维持在相对高一些的水平。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时,如果将血压降得过低,会使本来就已处于缺血状态的大脑进一步加重缺血,发生脑梗死。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误区八:脑血管狭窄都可以用支架治疗

脑动脉狭窄可显著增加病人得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内科治疗方法往往对其束手无策,而血管内支架治疗以其肯定的临床疗效已在国内迅速开展。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脑血管狭窄病人都需要血管内支架治疗。对于是否实施支架治疗,医生会根据脑血管狭窄病人的脑血流情况、病情特点,以及衡量支架治疗对病人的好处与风险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对有症状的轻、中度脑血管狭窄病人应首选正规内科药物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时再考虑血管内支架治疗。盲目的支架治疗只能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对支架治疗应持慎重态度。

误区九: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能起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目前神经科门诊大部分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的治疗剂量偏低。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剂量为75~150毫克/天,需要长期服用。如果每天的治疗剂量低于75毫克,对于多数人不能达到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目的,而每日超过150毫克,不但不能增大其预防血栓作用,反而会增加其毒副作用。那么阿司匹林是早晨服用好还是晚上服用好呢?目前并没有关于阿司匹林早晚服用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从阿司匹林的药物机理方面看,早晨或是晚间服用

都可以。

误区十: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

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用,这样做是错误的。高危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治脑卒中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有关:阿司匹林在体内的分解产物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的作用。但由于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会逐步恢复,因此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存活者如果中断使用阿司匹林,在1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危险将会增加3倍以上,停药一周内更应当引起注意。

误区十一:他汀类药物只是降血脂药,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

他汀类药(如立普妥、辛伐他汀等)不仅仅是降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斑块脱落或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上述情况都会引发卒中再次发生。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禁忌症,一般他汀类药物应该长期坚持服用。

误区十二:脑卒中治愈后不会再发

脑卒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复发,复发率可达25%。所有脑卒中治愈后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并没有治好。因此,脑卒中恢复后一定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加强自我保健,并定期复查,警惕和防止复发。

脑卒中防治知识手册 - 图文 

的发生。还可使糖尿病患者卒中复发的相对危险性下降64.4%。同时西洛他唑还是治疗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首选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是获益更大的抗血小板药物。总之,西洛他唑与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不同,不仅可减少血小板聚集,还可保护内皮细胞和神经元。对有微出血风险、合并糖尿病及颅内小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都是更好的选择。12.脑卒中二级预防常用药物及其使用剂量(1)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v1tj84fwm7dd7d92wp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