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课题 学习 2、 学会文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目标 3、 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而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 重点 1、 区别写景散文与叙事散文的写法特点。 2、 培养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情怀。 难点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文人墨客们笔下永远歌颂的主题。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叫史铁生,他的散文作品 学生活动 用作者的经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 秋天的怀念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1、 了解叙事抒情的散文特点,注意与写景散文的区别。 中有好多都是描写母爱,歌颂母爱的。遗憾的是, 他从21岁起,就坐在了轮椅上,更让他痛心的是, 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母亲,却身患重病,他却全然不知。当他知道时,母亲已经永远地离他而去。他曾在《我与地坛》中说:“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来感受这份深深的怀念。 听老师讲。 听录音,思考问题: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秋天的怀念》时, 你一定会以为这是一篇写秋景的散文,对吧?那 cc

感知课文 么,听完了这篇课文的朗读以后,你认为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内容吗? 点拨: 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描写了母亲对我的细微的关爱,从而赞美了母亲的伟大。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母亲总是在最细微处表达出对儿子的关爱(或母亲自己身患重病,却仍然坚持鼓励儿子,照顾儿子)。 学生听录音,并在课文中进行概括或找出关键词语。 培养学生概括和抓关键词语的能力。 知识积累 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 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21岁时即高位截瘫,24岁时开始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 学生做笔记。 督促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21的史铁生突然得了重病,随后高位截瘫,不久,一直默默支撑着他坚强活下去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于是,母爱成了他文字里一个永恒的主题。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之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篇章。《秋天的怀念》便是他怀念母亲的文章。 学生做笔记。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生难字 瘫痪(tān huàn) 憔悴(qiáo cu ì) 诀(jué)别 捶(chuí)打 仿膳(shàn) 淡雅(yǎ) cc

预习检测 多音字 翻来覆(fù)去 整宿(xiǔ) 宿 星宿(xiù) 风餐露宿(sù) 形似字 侍(shì)卫 絮(xù)叨 等待(dài) 紫(zǐ)色 谣(yáo)言 博(bó)学 徭(yáo)役 搏(bó)斗 词语积累 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不简洁,来回地说。 读,并做好笔记。 扎实基础知识大关。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点拨: 第一部分(1-2)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二部分(3-6):写母亲在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 第三部分(7):妹妹带着“我”去看菊花,“我”终于明白母亲的一番良苦用心。 分段讲解 一、抽读课文第一部分(1-2段),思考问题: 1、文章开头写我的坏脾气有什么作用? 思考并整理出 让学生掌握衬托cc

点拨: 答案。 的作用。 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揣摩人物心理活“我”的“暴怒无常”的坏脾气,一般人是忍 受不了的,但母亲不仅能忍受我的坏脾气,还能宽容、理解和支持,这就是母爱。因此,这里写我的坏脾气,是为了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2、第1自然段中有两个细节描写,找出来, 加以品味。 点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作用: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是为了让儿子能尽情地发泄心中的痛苦,这个细节描写,写了母亲的细心,也体现了母亲的慈爱。 讨论,并整理出答案。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作用:“扑”“抓”“忍”这几个动作描写, 写出了母亲知道儿子的痛苦,也知道自己的病情, 但他不愿意让儿子担心,因而强忍病痛,鼓励儿子。 3、第2段中写母亲的肝病已到了晚期,疼得讨论分析母亲整宿睡不着,她却始终不肯告诉儿子,这是为什么? 点拨: 这是因为她怕儿子担心,所以就把所有痛苦都自己一个人扛着,她宁愿自己一个人承担痛苦,也要在儿子面前强颜欢笑、竭尽全力鼓励儿子同命运抗争。 的心理活动。 动。 培养学生分析人二、抽读第二部分(3-6段),思考下列问题。 1、母亲为什么会这么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讨论问题。 cc

花呢? 点拨: 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 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所剩的时日不多,她想在有生之年带儿子去北海看看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菊花,想重塑儿子对生活的希望。 2、第六段中,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反映了母亲的什么心理? 点拨: 抓住“昏迷前”“最后一句话”进行分析。 这句话是母亲在临死前的最后遗言,母亲临终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儿女,这是何等伟 讨论,整理答案。 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复习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大的母爱呀!我想,母亲那句还没说完的话应该是: 你们一定要好好地活着!这句话反映出母亲要儿女们热爱生活,对生活要充满信心;面对困难,要有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 3、找出第三段中的细节描写,选择其中一个地方分析其作用。 点拨: ①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②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③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这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以第一句为例,说明其作用: 在课文中找答案。 “母亲挡在窗前”是母亲有意的一个小动作, 她是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触景生情,伤心难过。一个小小的细节,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浓浓 cc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课题学习2、学会文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目标3、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而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重点1、区别写景散文与叙事散文的写法特点。2、培养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情怀。难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uzhz5x19147le14lopx1jxus0hl5300vu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