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十一章 区域空间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2.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

量高的地区。

3.外围区:是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低梯度上,

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4.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5.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

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二、简答题 1、经济区的特点

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1)经济区的区内一致性和区外差异性。

任何经济区的存在都必然在客观上具备区内一致性 。

(2)当经济区的层次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合理发展通常受到政府的重视,并通过经济区划和制定区域规划来规范经济区的发展。

2、经济区划原则和依据必须要考虑的原则

(1)经济区内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这是划分经济区的一般原则。

(2)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即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 发展相结合,建立自己合理的产业结构。 (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

(4)经济区的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限一致。

(5)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 的总和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国土总和,全国性的综合经济区应覆盖全部国土。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

2.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亦即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它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区域

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谋划。

3.部门(产业)发展战略: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确定的区域产业结构和主

要发展的部门,对区域经济的重点部门或重点产业所确定的发展战略。

4.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其特点是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农业、矿业产品的

出口,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5.进口替代战略:就是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战略,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

发展中国家应付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现代工业的一种内向型战略。

6.出口替代战略:主要含义是发展面向出口的产品,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矿

产品的出口,并利用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以廉价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7.工业赶超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8.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是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以经济发

展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强调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少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9.区域经济规划:简称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 10.区域分析法:是借助对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全面系统的认识,从区域角

度出发编制规划方案的重要方法。

二、简答题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一)区域性

任何一个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生活习惯等的 差别,往往发展的重点、方向有很大的差异,而是依据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发挥地区优势,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 (二)预见性

1.狭义的预见性 一般是指制定远景目标时对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等指标的

预测。狭义的预见性的特点是:时间越短,预测误差越小;时间越长,预测误差越大。

2.广义的预见性 包括的含义:预测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态势,把握区域政策的

变动方向,进而预见未来本区域经济发展大的走势,都属于预见性的范畴。

(三)综合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它涉及区域内的城镇、乡村、产业、部门、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政府行为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四)可操作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目标的可实现和采取策略的可应用性,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要求制定者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摸清解决问题的路径。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的特点是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农业、矿业产品的 出口,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二)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就是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战略。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付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现代工业的一种内向型战略。

1.下游产业进口替代。 由下游产业开始的进口替代,也就是说,从面向市场的消费品入手,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2.上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主要指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如钢铁、化工、机械等 (三)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主要含义是发展面向出口的产品,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矿产品的出口,并利用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以廉价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四)工业赶超战略

工业赶超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一个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要想在短期内赶上先进国家,就必须大规模发展工业,以工业的快速增长来促进其他产业的增长,实现国家社会的跃进。 (五)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是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强调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少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这包括:增加生产,扩大生产性就业,增加对农业部门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资源的开发,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建立相应的制度,消灭贫困,使整个国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

(一)总目标

1.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目标 2.以社会公平为主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

(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人均量,国民生产总值总量、人均值

的增长速度。

(2)工农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的总量、人均量,工农业总产量、人均量的

增长速度。

(3)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总量、人均量,财政收入总量、人均量的增长速度。 (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农民

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

(5)人口。人口总量和人口增长速度。

(三)分阶段、分区域、分产业发展目标

1.分阶段目标 2.分区域目标 3.分产业目标

3、区域资源、条件评价

(一)绝对量评价

绝对量评价,也包括对各类资源条件的质量评价。 (二)平均量评价

1.资源密度反映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丰饶程度,称为资源密度。它可以反映每平方

公里土地面积所拥有的生产能力或资源数量。

2.人均资源拥有量反映按人口平均的资源情况称为人均资源拥有量,它可以反映地

区按人口平均的生产和资源情况,也能够反映出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资源开发程度。

(三)需求量评价

根据各类资源的数量,与现行的需求进行对比,可以反映资源供应情况和资源丰、歉程度。

对于丰富的资源,可以作为区际交流的资本,对于缺乏的资源,可以通过区外的输入来获取。 (四)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一般采取位次评价法,即评价一个地区某类资源在全国或大的区域内所处的地位。

1.资源综合优势度的评价 2.人力资源规模的评价 3.综合国力的评价

4、重点产业的选择

1.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

2.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3.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4.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何从众多的地区产业部门当中,选择出具有上述特点的产业部门呢?

第一,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选择。 第二,根据地区的市场情况来进行选择。 第三,通过产业扩张来进行选择。

5、区域规划的特点

1.区域规划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它的制度,应该是在对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之后;它的制定同时可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可供作为依据的各类资料和实施的方案。 2.区域规划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它的制定应当能够反映某地区的资源特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特点。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是不同的,制定出来的区域规划也不应是相同的。另外,不同级别的区域,不同面积的区域,也应当具有不同的特点。 3.区域规划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区域发展涉及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每一要素的变动,都可能对区域规划产生较大影响。在多因素作用基础上制定的区域规划当然应当有综合性。

6、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1.发挥优势原则 2.兼顾全局原则 3.效益原则

7、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规划

指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小城镇和郊县组成的地区规划。 2.工业区域规划

指由工业聚集形成的各类专业化的工业区,规划工业发展方向和布局,工业建设与农业相协调,对外交通布局和居民区布局等。 3.资源开发区区域规划

资源开发区应包括水、土、森林、矿产等多种资源的开发区域, 4.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

指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比较集中地区的发展规划。 5.农业区开发规划

指以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为主的地区的开发规划 6.综合性区域规划

综合性区域规划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直接配套的规划,是详细的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方案。

8、制定规划的阶段

1.准备阶段 2.调查研究阶段 3.分析预测阶段 4.目标设计阶段 5.内容设计制定阶段 6.方案制定阶段

9、制定规划的方法

1.综合平衡法 2.区域分析法 3.定量分析法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第十一章区域空间结构一、名词解释1.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2.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3.外围区:是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低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uyse4f0uk79ew90p2s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